第二百四十六章 有轨电车 (第2/3页)
:“你小子想干嘛?”
霍海还以为他有什么问题需要问。
结果那小子跟蒋不疑叨叨了啥。
蒋不疑回头跟霍海说:“大司农,他们请您下车,要不坐蒸汽车进去,要不坐有轨电车进去。”
霍海挑眉:“嗯?”
蒋不疑小声:“研究院里面的各种研究成果,需要做实验,但是有规定电力设备不允许在外面使用,所以研究院内部就干脆把各种研究成果在内部测试。”
“因为研究院人本来就少,所以全部都要参与各种测试。”
霍海点头:“我明白了,把我当小白鼠了,行吧,换就换吧。”
其实,这事情霍海是知道的,只是忘了。
这事儿是陈安提出的。
作为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安比杨连成这个研究院副院长存在感低很多。
主要是陈安性格没有杨连成外显,而不是他真没存在感。
毕竟研究院这些优等生,全都是从他的技术学院培训过,在里面成为佼佼者,才能来研究院。
所以实际上在研究院内部,陈安地位还是很崇高的。
他提出的建议,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几乎所有人都愿意听。
而陈安之所以提出这一条,也是因为他大匠的身份,鲁班传人的身份。
鲁班的《缺一门》陈安一直深信不疑。
但是现在,陈安渐渐知道了缺一门究竟是什么道理。
安全生产,熟练生产,是大问题。
不熟练首先就很危险,其次,熟练了之后更危险,要按照安全制度来,才能真正的保证安全。
否则,随机带走手脚不是开玩笑的,甚至随机带走家人,都很正常。
当初葛楠不就是因为做其他火药实验的时候,引发了库存硝化棉爆燃最终没了的么?
所以,陈安提出了在研究院进行电力设备实验的想法。
道理很简单。
研究员们自己要用的东西,研究员们又很清楚电力的恐怖,随便杀死一头牛,更别说人了。
两条合在一起,他们要做实验者,才会保证实验品的安全性。
霍海下车后,看了看新一代蒸汽车,又看了看旁边的有轨电车。
这个有轨电车比较粗糙,各种设备直接挂在车箱体上,各种线裸露在外,虽然使用橡胶进行了包覆,但看起来杂乱无章。
和它进行鲜明对比的是,路边的电线杆电线的有序和规整。
霍海看有轨电车这模样,就不像是研究院的半成品,而像是初成品,被强行拿进来做实验了。
“这是太子设计的吧?”
旁边的研究员们点头。
霍海选择了有轨电车这边。
还没上车呢,蒋不疑走到车前面,就蹲在地上看了起来。
霍海停下脚步,其他研究员也看向了蒋不疑。
而蒋不疑看完结构后,非常震惊。
“糟糕。”
霍海:“怎么?”
看到火药包了?这什么表情?
蒋不疑悻悻:“这……车的机械结构,和我老师研究的结构好相似!”
“没想到研究院内的研究方向是一样的,这下白研究了,回去只有迭代了。”
霍海战术后仰了一下,走上了车。
其实有轨电车技术并不是很难,准确的说是原始版的有轨电车,技术不难。
以二十一世纪天天看电力事故排查短视频的青年的水平,随便都能看懂这里面的电力布置。
这玩意儿他就跑不快,最多电机失速。
如果有问题,那就是电力短路导致橡胶烧穿,车体木头碳化,时间久了燃起来。
不过霍海乍一看,看不出任何结构问题,所以也就上车了。
蒋不疑还在那儿感叹,好的设计心有灵犀呢,旁边的研究员们却在对眼神。
蒋不疑,不知道他老师是太子吗?
难怪太子看到大司农来了立刻就跑了。
敢情躲的不是他姐夫大司农,是躲他的徒弟。
霍海上了车之后,发现这有轨电车里,有电灯。
这不知道是哪一代电灯,估计也是试验品。
试验品内部安装试验品,算是给他们利用上了。
这电车启动的时候,霍海脸色一变。
好猛的电机。
怎么连个变速都没有,上来就是满功率转?
这车都没启动,直接满功率转,它烟冒的比内燃机尾气都大!
再看之后,发现车它没有动,脑袋偏出去后,发现后轮自己转自己的,前轮没动。
霍海捏着下巴。
这明显是抓地力不够导致的。
但本来有轨电车就没有什么抓地力这一说,难道喷砂?
霍海仔细的思考了一下,觉得这个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