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六章 有轨电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六章 有轨电车 (第3/3页)

是传动轴的问题。

    或者说是,前面没有安装电机的问题。

    后面有电机,前面没有,前轮没动,后轮转起来短时间带动不了车。

    为什么前轮没安装电机?或者前后轮之间不安装传动轴?

    要知道霍海五岁时候玩儿四驱车,就知道,有传动轴的车子,跑起来比单后驱的跑得快,跑的稳,能应对更多情况。

    霍海仔细观察之后,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个电车,司机坐在正中间。

    如果看结构,这个方向盘转向机,应该是直接连接在前轮的轴上面的。

    安装在正中间。

    这转向机构,就把传动轴的位置占据了。

    而前电机的话,空间也不够。

    如果把驾驶位移动到左边,把中间空出来,给上传动轴,同样的动力,都能杜绝这样的疯狂打滑。

    此时,司机正在观察电机烟量。

    他在判断车启动不启动得了。

    如果车子转起来,那就走,接下来就不冒烟了。

    如果车子没走,那就不能再继续了,再踩油门,燃起来了。

    这次很幸运,车动起来了。

    车子启动后,走了一段,司机放下心来,才询问:“大司农,这车设计方面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霍海:“你这个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有必要,应该在前轮和后轮之间加一个传动轴。”

    “你这个车轮和火车轮子做的一样肯定是不行的。”

    “火车是轨道是凸起的,车轮是凹陷的,而这有轨电车,最好做成轨道是凹陷的,车轮是陷进去的。”

    火车和以前的马车,刚好相反。

    而现在,有轨电车,恰巧和马车车轨应该一样。

    原因是重量问题。

    那火车的凹进去的结构,就意味着车轮有两个轨道壁,形成了【n】型口,而如果车轮是凸起的车轨是凹陷的,那车轮就是【I】型的。

    同样的厚度,重量减轻一半。

    什么概念?这可是纯金属的轮子!

    四个轮子各少一半,那可是几百斤的重量。

    这几百斤,放在加大电机上不香?放在前挡风玻璃上不好吗?

    司机听完两个建议,眼睛一亮:“大司农,还有吗?”

    霍海:“还有……你们造车还是我造车?”

    “要不这样,我画个图纸开始生产有轨电车,你们别研究了?”

    司机一听尬笑:“别啊大司农,您吃肉,咱们喝口汤不是?”

    霍海:“我对有轨电车没兴趣,就算真投资,我也投资研发新火车去了。”

    事实上,不是假设,霍海就是在疯狂的投资研发新的火车,只不过是烧重油的。

    北方的铁路修建,事关能源,霍海和刘彻是没有拿出来讨论的。

    在所有人看来,运输就是大汉的命脉,运输业的发达,就是大汉的发达。

    所以,所有人遇到千安铁路这种机会,都必然上去投入,想要分一杯羹。

    但实际上,能源才是运输的基础。

    手握能源,随意订价,就能源源不断从运输中抽成。

    而且形成定式之后,别人根本没法反对,反抗。

    而北方的线路穿过了各个能源基地,路上又串联了一百多万人口,而且还要迁徙大量卫满朝鲜的人过去,这些人在现如今的政策下,会发展成能源工人,并且长期保持,既然不缺工人,又不缺矿,这北方的能源线路能保持很久,几乎可以坚持过前三次工业革命。

    不过,霍海现在对这些投入,已经根本不在乎了。

    没错,这种一千七百公里级别的铁路,对于霍海和刘彻,都已经不痛不痒了。

    现在,城市化开启了,他们需要源源不断的从霍海和刘彻手里买地,修房子,卖给工人。

    可能他们会觉得地价只占据开发费用的三到五成很赚。

    但这些钱汇聚在一起,可以让刘彻和霍海在这个时期,疯狂的砸钱干交通主动脉。

    八年前,修五十公里铁路,看到铁铺在地上,要了刘彻老命了。

    几年前,修三百公里铁路,霍海和刘彻破釜沉舟。

    如今,千公里级别的铁路,也不过如此而已了。

    霍海倒是对电车更有兴趣。

    可惜霍海很清楚,电车的时代在未来,不是在此时。

    内燃机何时才会出现?

    蒸汽机的出现都没有需要霍海去点破去刻意制造,内燃机呢?

    真的因为钢铁质量太好,让内燃蒸汽机的油气膨胀现象不能被机械师们发现,不能总结出内燃机需要的技术?

    霍海坐在车上走后,太子才从暗中走了出来,看向远处的车。

    石德:“太子,决定好了吗?”

    刘据背负双手,默默不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