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迫在眉睫 (第2/3页)
国、楚国还未动兵。不过,咱们得分开好长一段时间了。”
姬瑶顿时情绪更加低落,好像难受得不行,过了半晌才幽幽道:“没有王上在臣妾身边,日子该是多么的无趣。”
“好日子总是短暂的,不是吗?”赵雍好言道。
姬瑶听罢这番话,强迫自己挤出一抹微笑,抬起头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他:“臣妾方才失言了,王上以国事为重、行利万民,臣妾该是欣慰的……”说着说着便又哭了出来,语气抽噎道:“战阵之上刀剑无眼,王上切勿亲上战阵,此战无论胜败,王上一定不要受伤了……”
赵雍安抚着她,强笑道:“寡人身为一国之君,身边勐将如云,寡人犯不着亲自上去拼杀,瑶儿大可放心罢。”
姬瑶点了点头道:“臣妾会每天都向上苍祈愿,让王上大捷归来。”
赵雍抚摸着她那柔顺的青丝,说道:“瑶儿那么美好,上天肯定会额外宠爱瑶儿的。”
……
尽儿女情长,使英雄气短。赵雍自诩不是这样的人,欲是人的天性,只要在规则之内发泄欲望,他依旧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
九月下旬赵雍于邯郸城外校阅了即将出征的将士,战争的讯号已是迫在眉睫。
五国伐秦,这事儿从各方面来看都意义重大,赵雍乐于为此而努力。单观今日天下之局势,若任由秦国继续做大做强,赵国的扩张之路难免会受其掣肘。
相较于中山国,秦国让他更充满了危机感,尤其实在河东一战后。
他虽然记不清楚历史上五国伐秦发生的时间具体是哪年,但“晋阳之战”一役的发生,就足够让他推论出,历史已经在悄然发生改变。
因为在历史上晋阳之战好像根本就没有发生,或者说是在之后发生。总之是完全不同了。而晋阳之战的胜利,也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
五国合纵伐秦,此战将直接影响列国之后的分布格局、甚至影响道华夏千年后的历史大势。五国此战若胜,将彻底粉碎秦国对关东列国的压迫。对赵国而言更可以将势力范围扩展至黄河、汾水以南,完整赵国东部、南部的国防防线。
赵雍对此战可以说是即忐忑又期待。
刚刚走进偏殿,久侯多时的苏秦赶忙迎了上来。同赵雍见过礼后,当即揖道:“王上,燕国佥都御史刚刚传信而来,上书之:燕王已从昏迷中苏醒,同时燕王命太子姬会亲率五万燕军奔赴函谷,而今燕军已经从蓟都集结。”
这些时日赵国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燕国的动向。毕竟燕国若不出兵,赵国也不敢贸然南下。
不过而今,燕王竟然回醒?这让赵雍一时间有些诧异。他原本以为姬烁死定了。
但既然是都察院的消息,应该不会有假。至于是不是回光返照,就不得而知了。
“燕太子姬会……武安君可同其打过交道?”赵雍问道。
苏秦思慎了片刻,回道:“燕太子脾性不似燕王,决事茫无定见,常受臣子言语侵扰。”
赵雍点了点头,苏秦所言中的燕太子,和他记忆中的姬会如出一辙。这也是他一直不敢贸然发兵的的最大原因,毕竟任谁身后有一个摇摆不定的盟友,谁也害怕。
“楚国还没有动静吗?”赵雍起身走到堪舆图前,再度问道。
苏秦摇了摇头,道:“楚国自聚兵夷陵后,便一直没有北上的动向……或许是在等待燕国和我赵国。”
楚国……相较于燕国,楚国此时更不能出幺蛾子。先不说楚军的战斗力强盛与否,单单其兵力便占五国的大头。
此战,魏、韩两国皆出兵八万;燕、赵出兵五万;独独楚国聚兵十万。五国联军共计三十六万,号称五十万。这也是五国敢言一战灭秦的信心来源,毕竟秦国挖空家底也凑不足二十万。
赵雍抱着双臂,目光死死地注视着堪舆图,沉声道:“是时候发兵函谷了!”
“是否需要等燕军过了赵境再说?”苏秦问道。
“恐怕不成。”赵雍转过身,面对苏秦道:“而今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