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三章 质的飞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零三章 质的飞跃 (第3/3页)

分析。韩国的西边,魏国还占着平周(介休西)、蒲阳(隰县)、汾城(襄汾)、绛城(翼城西)、曲沃、渑池、安邑这七座城池。除此之外河东的十余座城池已经全部为秦军所夺,昔日的西河郡也早就没了踪影。

    若赵国此时想夺取安邑盐产,只需沿着汾水南下即刻。魏国的国境如今被韩国分割成两部分,仅仅凭借其西部的这些兵力,想来阻不了赵国的铁骑。

    盐池的诱惑有点大……

    过了片刻,赵雍又顾自摇了摇头。

    此时对魏开战或为不妥,若贸然大行兵事,无疑是将自己雪藏起来的锋利爪牙、公之于众。况且不说能不能夺来,就算夺来了,也会拉长了赵国与秦国的边境战线,且又违背的三晋盟约,加大与魏、韩两国的矛盾。

    打下了、守不守得住还两说,可能最后为秦国做了嫁衣……

    既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盐的问题,那便曲线救国。

    恰巧今日无国事,说干就干。

    ……召过陈忠,赵雍再度走进了外宫的庖厨之内。

    赵雍随即命爨人收拾出来一间稍小的庖房,但其内灶炉等物一应俱全。

    屏退多余的宫人,赵雍朝着陈忠比划了一番:“去给寡人拿来两个这般大的鼎。”

    陈忠这一路跟着王上东奔西跑的,至今他也不知道自家王上相要干啥。但他见赵雍也没做什么荒唐事,便只能任由着对方去了。

    难道王上想亲自下厨了?

    等四五个宫人抬着两个小鼎进了屋,赵雍继续对着陈忠吩咐道:“再去找些石灰过来,记得要磨成粉。”

    石灰?什么膳食要用石灰……陈忠无奈,只得差人去太医署取,这东西现在倒也常见,只不过大多都是用作药材。

    在没有现成的化学原料情况下。石灰、草木灰便是很好的附着物载体。海盐中的苦味除了镁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等其它杂质,而许多杂质并不能通过简单煮沸来消除,那便需要通过吸附和解吸来分离。虽然赵雍知道原理,但却一直没有实际操作过。

    实践的过程是复杂的,整了一个多时辰也没有弄出自己满意的成品。虽然已经能弄出细盐,但味道始终带着异味。

    又过了半个时辰,赵雍才反应过来,不同的物质溶解与水的温度是不同的。

    又过了半个时辰,通过不断地倒腾卤水,总算找对了路子。

    一小盘,形如细粉的雪白结晶物终于呈现到了众人眼前。

    赵雍忍不住尝了尝,虽然还有一些苦涩味,但也几近于无了。且卖相比最初的卤块好了十倍不止。

    “这是盐?”陈忠在一旁惊诧地问道。

    他的脸此时和赵雍一般,都黝黑黝黑的,但比之一旁负责烧火的几位小宫女还是好了不少。

    此时几人的脸色和几桉上那一小撮雪白的盐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雍看着对方吃惊的模样,满意的点了点头。

    “汝等辛苦了,一会去领十钱。”赵雍转头对着几个负责烧柴的小宫女说道。

    小娘们面色顿时一喜,立即俯身便拜道:“奴婢谢王上赏。”

    “去将盐巴用丝帛包裹好。”

    “喏!”

    再出得小屋,天已经蒙蒙发黑了。

    赵雍却是一脸的舒畅,‘盐巴’终于是弄出来了。

    回到寝宫,他接过宫人递来的丝帕抹了一把脸,就匆匆地朝着内殿走去。

    “磨墨。”赵雍对着侍立一旁的小宫女吩咐一声,便顾自拿过一旁的空白竹简写了起来。

    通过此次卤炼,赵雍总结出了两道工序,先是将盐块熬煮成卤水,然后再把卤水在低温中过几遍晶体盐板,最后再把卤水蒸干,形成一层层晶体盐。再将晾晒在席子上晶体盐块、用五十度左右的温水一遍遍渗透淋洗。得到的晶体盐经过晾干研磨,便是最后的成品了。

    步骤虽然不复杂,但也足足写了三十片简犊。

    将笔放到一旁,赵雍长出了一口气。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