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情景(万字更新!) (第3/3页)
严河点头。
“去年是因为《老友记》第一次重聚,《六人行》第三季口碑太差了,我们也不知道《老友记》的剧情能不能让观众满意,所以我们才想要边拍边播,根据播出后的观众反馈,看看是不是能够实时对后面的拍摄做一些调整,但其实在后面我们也没有出现观众特别不喜欢的、有争议的剧情需要做修改和调整的。
“今年这样的担心稍微少一点了,我们是可以不用边拍边播了,但是一口气拍完的话,大家还是有点辛苦,而且,很容易疲倦,我们这部剧跟其他类型的不一样,我们这部剧主要场景和人物就是这一些,要是一口气拍下来,至少我会慢慢地演得有点疲惫。”
白景年点点头。
“这个我认同严河的,我作为导演,其实也有这样的感觉。”
陆严河说:“我是觉得,第一,排练还是得有,去年咱们没有一场排练没有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基本上都采用到了正式播出的版本里,对吧?排练对于情景喜剧来说,太重要了。第二,拍摄真的非常需要保护我们演员的状态,我不是说演员很珍贵需要保护,而是演情景喜剧的演员,特别需要轻松的、松弛的状态,这跟演其他题材的戏不一样。去年整个拍摄现场,大家都很快乐,所以在摄影机里面,我们每个人的状态都无比契合。所以,别让我们一场接一场地连拍,会疲惫的。”
胡思维说:“一天排练,一天拍摄,一天休息,这样安排,你们觉得合不合适?休息的这一天作为机动,如果拍摄日不顺利,没有顺利拍完,休息日这天就接着拍。”
白景年:“我觉得可以,严河呢?”
“可以的。”陆严河点头,“另外,我还有一个建议,公司不是签约了很多编剧吗?还有你们认识的、想要提携的编剧,如果他们有空的,排练日这天,都可以邀请到现场来看我们的排练,提出一条意见,无论是什么意见,只要最后被采纳到正式拍摄版本里的,都将他们纳入那一集的署名编剧并支付片酬。”
白景年和胡思维纷纷露出震惊之色。
“这样可以吗?”
“为什么不可以?”陆严河摇头,“虽然我做情景喜剧的经验没有你们丰富,但是我真的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情景喜剧的编剧跟其他作品编剧很不一样,情景喜剧一定是有一个主要创意者,给出一个最核心的概念,然后,需要大量的、不同的创作者,集思广益地去想点子,出梗,一个人的视野和积累无论多丰富,跟十个人、百个人相比,永远都是狭隘的。”
胡思维:“这对他们来说,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除了《老友记》,哪个剧组会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见组学习甚至是直接署名编剧的机会。”
陆严河:“这个行业,绝对是实践出真知。”
白景年:“还得身居高位者心胸够宽广,够大气,你这让我自惭形秽了,我在北极光视频另一个剧,不少人都没有像你这样给署名。”
“游戏规则不一样。”胡思维说,“但是我们这一次这么一做,肯定会带动这个行业发生一些改变的,严河,我们把这个方式作为一个宣传点去公开,你OK吗?”
“我OK啊,这有什么不OK的。”
“特别好,就是得这样一次次地向这个行业传递出这样的信号。”白景年拍拍陆严河的肩膀,“连你这样的编剧都仍然相信不同的编剧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点子,可以为《老友记》这样成功的作品提供好的内容,其他那些老编剧,再倚老卖老,把攫取助手、年轻编剧和新人点子视为理所当然,心里也得掂量掂量。”
胡思维对陆严河说:“之前我们在京台拍戏,基本上一部戏,真正参与编剧工作的,都是七八个人,可最后能够署名的,顶破天了三个,很多新人,参与了十几个剧本的创作了,在他的履历表上,都还是一个什么署名作品都没有的新人。”
“只能说这个行业的环境太恶劣了。”陆严河说,“但是,即使是你和白导也不能改变这样的现象吗?”
“呵,你真的高估我们了。”胡思维自嘲似的一笑,“至少像我这样的监制,能保住真正干了大部分活的那个人署上名,都要费一番劲儿。你别看编剧真的是个弱势地位,但是在编剧他们自己的圈子里,照样倾轧弱小,就跟翻身成婆的媳妇一样,在制作方面前是媳妇,在小编剧、小助理面前,一样是个恶婆婆。”
陆严河完全没有想到胡思维会这么说,都愣了。
胡思维说:“你还记得一开始《六人行》的剧本,其实不是你写的吗?最开始我们可是找了一个资历贼深的老编剧写的,最后写出来的是个什么东西,我们都知道。那还不知道他是找谁、谁又找了谁,辗转了几道手,敷衍出来的一个剧本呢。”
陆严河当然记得。
那剧本烂的,他直接跟胡思维说,剧本不行。
然后,他自己手上写了几集,给了胡思维。
胡思维很震惊,然后,就开始了陆严河真正的职业编剧之路。
《人在囧途》都是在那之后才正式进入开发阶段的。
-
果然,当《老友记》宣布,本季《老友记》将采取“1天排练+1天拍摄”的拍摄模式,并将“邀请X位年轻编剧在排练日现场观摩、提出意见,如意见被采纳,将成为该集的署名编剧并获得相应片酬”,一时间,引起了《老友记》观众们的欢呼——
因为《老友记》这一季进入到正式的制作阶段了。
同时,也引起了业内的热烈讨论。
不过,超出了他们预想的是,业内很多人对他们这个做法的反应却是:
陆严河是不是江郎才尽,剧本写砸了,所以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这一季剧本的不足?
陆严河都愣了。
没想到业内会是这种反应。
为此,胡思维第一时间发了一条朋友圈,说:
严河执笔的剧本足够好,但比足够好更好的是,严河永远不会居功自傲,也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写的剧本已经十分完美,他比我们所有人都懂情景喜剧——这是现场的艺术,也是永远可以更高的艺术。我将严河之前跟我和老白说的话,与各位同行共勉:情景喜剧一定是有一个主要创意者,给出一个最核心的概念,然后,需要大量的、不同的创作者,集思广益地去想点子,出梗,一个人的视野和积累无论多丰富,跟十个人、百个人相比,永远都是狭隘的。
胡思维的这个朋友圈被很多人截图。
又是一番热议。
-
这个时候,陈梓妍从美国回来了。
她跟陆严河说,德里恩·迪伦想要和他见一面。
陆严河一听就反应过来,这一次陈梓妍去美国,收获应该不小。
“达伦去说服德里恩了?”
陈梓妍说:“有没有说服不知道,但是达伦确实倾向于让德里恩·迪伦接《毁灭日》。”
“这是为什么?”陆严河问。
达伦说:“他看中了《源代码》这个剧本,想要让德里恩·迪伦演《源代码》,他希望让德里恩以接演《毁灭日》为筹码,拿下《源代码》,毕竟,《源代码》是路内·里斯导演、你编剧,我们两家共同在开发。”
“达伦为德里恩·迪伦看中了《源代码》?这可不是一个大制作的片子。”陆严河说,“这种成本的片子,配得上德里恩的身价?”
“你搞错了,他是看上了《源代码》的利益前景,自己想要入局,参与投资,分一杯羹,他也建议德里恩,《源代码》是一个值得他投资并主演的好项目,物美价廉,前景良好。”陈梓妍耸耸肩膀,感慨,“这些人啊,一个个眼睛都贼尖,知道什么是好东西。”
陆严河懂了。
《源代码》被他们看上,恰恰还就在于,这是一个拍摄成本不用很高,但是票房回报和最终收益前景却很高的项目。
“德里恩想要跟我见面,是想要跟我聊什么?”陆严河问。
“他应该是从《活埋》和《源代码》这两个项目里,看出来了你想要在好莱坞有所作为的想法。”陈梓妍说,“虽然没有人跟我明确地说什么,但我推测,他是想要跟你进行更深度的合作。”
陆严河恍然。
“行啊。”
陈梓妍:“另外,他大概也是想要亲自从你这里试探一下,如果未来他真的有机会冲奥,你到底会给他几分支持。”
陆严河:“这见一面也做不得数。”
“那你弄错了,越成功的人,越相信要跟人当面见一次,很多人都信奉,只有真正见一面,才能看出来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陈梓妍说,“眼见为实,很多人很自负的,认为没有人可以瞒过他们的眼睛。”
陆严河:“那你是这样的人吗?梓妍姐。”
“多多少少有吧。”陈梓妍说,“我未必是眼见为实,但对我来说,未见一定不为实。”
陆严河若有所思地点头。
陈梓妍说:“江军那边已经在过合同了,很不容易,最后谈了六十五万美元的片酬,可惜了。”
跟陆严河出演《迷雾》的一百万美元片酬比起来,六十五万美元的片酬确实低了一些。
但是,这也确实是江军在好莱坞现阶段能够拿到的最高的片酬了。
毕竟陆严河当时虽然没有演过好莱坞的电影,但是,他主演的很多电影都已经国际上受到瞩目,有着不错的知名度,有助于《迷雾》在海外地区卖片。
“那他们什么时候会官宣这个消息?”
“他们准备在合同签好之后,就正式官宣这个消息。”陈梓妍说,“先宣布江玉倩,再宣布江军。”
好莱坞那边,电影宣传是有着非常稳定的节奏和安排的。
演员的宣布就是电影前期宣传中最常见的一种宣传方式。
-
推荐文娱题材老书《我一夜之间成了丑闻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