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孟津条约 (第3/3页)
说顽皮捣蛋、任性率真很讨人喜欢,很流行,但是,岐周的家业,还是要由能干正事的人来担当。
姬鲜,虽然不够顽皮,但他学业好啊!
姬考相信,如果姬鲜把花在学习的功夫下到顽皮捣蛋上,肯定也是不输给任何人的。
即使姬鲜没有顽皮捣蛋的天赋,就凭他扎实的态度和执着的品行,想要顽皮,也不是做不到。
这就是关键所在了。
姬鲜,是可以顽皮捣蛋的,毕竟少儿天性嘛。
但是,姬鲜没有选择去放纵自己的天性,而是选择了吃苦耐劳。他选择为岐周吃苦,为自己的未来吃苦。谁也不能说他不对,就好像谁也不能说放纵天性不对。
现在,姬鲜,就有了用武之地。
他要尽自己所学,为姬昌出谋划策。
也幸好姬鲜没有选择放纵天性。
否则,现在姬昌与姬考闹僵之后,还真就找不到一个可以相互讨论的人了。
姬发?
那个混小子,混得潇洒得意,但不能在复杂的外交场合发挥作用。
况且,姬昌的思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跟上的。
资质平庸的人,根本无法和姬昌讨论到一起。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所有的儿子里面,姬昌最喜欢姬考,最满意姬考。
虽然现在和姬考关系紧张,但姬昌最满意的儿子,仍然是姬考。
姬考就算闹僵了,也不会背叛岐周。
姬昌,太了解他这个儿子了。
他的姬考,是个孝子。
如果有一天,敌人的刀剑刺来,第一个挡在姬昌面前的,一定是姬考!不会是其他人。
姬昌一直认为,在他之后,姬考将带领岐周走上新的巅峰。
他不认为,有谁能取代姬考。
不过,就连姬昌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想法,有一天,会破灭。
真的会有人取代姬考吗?
他是谁?
姬鲜吗?
姬昌这次带姬鲜出来,也怀着考察这个儿子的目的。
即使姬考足够优秀,再多一个有才能的儿子,姬昌也会非常高兴。
哪个父亲嫌自己的儿子才能多呢?
他带姬旦出来,也有同样的想法。
姬旦,是姬昌的第四个儿子,今年28岁。
与姬鲜不同,姬旦与姬发走得更近。
或许,是姬考身上的正气太多,扛起的责任太多,没有太多时间和弟弟们联络感情。
而姬发,作为姬考的助手、姬考的影子,就有非常多的时间去接触一众兄弟。
对姬旦来说,姬考大哥太优秀了,太遥远了。
姬考,是他的偶像,但姬发,才是他能够触摸到的兄弟。
姬考大哥,是做大事的人,站得更高。
姬发二哥,则是姬考手下的秘书长。
姬旦认为,姬发也是值得尊敬的。
要知道,如果姬考遭遇危险,必须要有人代其牺牲的时候,那这个人就是姬发了。
这是一个相当悲剧的结局。
或许,就是因为注定以悲剧收尾,姬发才会那么放飞自我吧。
姬旦,看到了姬发可悲的命运,所以他对姬发抱以同情,甚至还觉得姬发有点伟大。
为了周族大业,牺牲自己,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他姬旦,也可以为周族牺牲!
姬旦,以姬考为偶像,但却致力于成为姬发,成为能够为岐周牺牲的人。
所以,姬旦也如姬考那样一身正气,但更有姬发的影子。
就如六年前和姜尚同乘一辆车,并分享国宴一样,姬旦始终对世界持有敏锐的洞察力。
他积极拜姜尚为师,博采众家之长,渐渐进入了姬昌的视野。
虽然这次对话,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但却是他的出道首秀,意义非凡!
能够被姬昌选中,来参加这场对话,本身就是对他实力的而肯定。
他也想亲眼见识见识,殷商的锋芒。
没有任何意外,姬昌这边几乎没有话语权。
费仲的控场能力相当好。
他的态度不冷不热,始终把对话现场控制在一个沉郁、清冷的气氛中。
他就是要让所有人清楚一点,这是一场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对话。
他不想与姬昌多说话。
反正无论姬昌说什么,都没有用。
决定权,始终在他费仲手里,在殷商的手里。
强者制定规则,弱者遵守规则。
对话之前,费仲就已经把对话要达成的共识全部梳理清楚了。
其实,这就是一场签约活动。
签约合同,是费仲操刀完成的。
费仲所代表的殷商,是甲方。
姬昌领衔的岐周,是乙方。
爱签不签,就这样。
所以,无论姬昌带谁来,都没有用。
姬昌既然来了,就注定要在合约上签字。
合约是不平等的吗?里面有霸王条款吗?
那是当然!
因为姬昌的岐周,本身就和殷商是不平等的。
一个战败国,想要怎样的平等?
最终,姬昌在合约上签了字。
割地赔款,姬昌叹息,他要成为岐周的罪人了。
不过,最令他惊讶的,还是费仲的表现。
他发现,费仲,几乎不逊色于姬考。
后生可畏啊!
姬昌不禁想起六年前,想起招募到姜尚的那一年。
唉,世界变了啊。
殷商,领先岐周更多了。
商周于殷历530年签署的这个条约,被称为“孟津条约”。
这是在岐周进犯孟津未遂之后,与殷商签订的割地赔款条约。
不过,孟津条约的内容,远远多于纸面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