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154章 孟津条约 (第1/3页)
姬昌,决定亲自前往朝歌,向帝辛负荆请罪。
这是没办法的事。
岐周败了。
作为一个战败国,岐周不得不为自己的失败付出代价。
虽然很没有面子,但为了存活岐周,为了保下周族的基业,姬昌不得不向帝辛低头。
人,最痛苦的,莫过于低头。
低头,总是无奈的。
如果能抬头,谁愿低头?
向谁低头,都是向自己的无能低头。
这一次,姬昌向帝辛低头,就是在天下人的注视中,承认自己没本事,承认伟大的西伯侯不够伟大。
这一去,必将承受天子的怒火,殷商的敲诈。
但,姬昌必须去!
如若不去,岐周很可能就此灭亡!
他怕,他很怕!
这位岐周之虎,唯一害怕的,就是丢掉岐周百年基业。
他们姬家据有周原,已历三代,国险而民富。
当然了,与世界头号强国殷商是不能比,但不可否认,岐周已经成为仅次于殷商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且,还是第二大军事强国!
来之不易。
这样的国家,是有争夺天下之资格的。
所以,姬昌就去争了。
然而,他却败了。
这并不能说他的野心有毛病。
没毛病。
当实力积攒到了一定程度,野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何况,姬昌还身负家仇国恨!
唉!
想他姬昌自诩世界第一占卜家,推演了一辈子天道,却没能推演到自己的天命。
如果他能提前推演到商周战争是这样一个结局,那么他一定会听从姬考的建议,再多等几年。
可惜啊!
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他把这归结为学艺不精。
他认为,是他占卜水平还不到家。如果他能继续提升占卜水准,增强推演天道的能力,未必不能准确地预示未来!
不得不说,姬昌的信念,是强大的。
即使他这一次战败了,也不能否认他的才能。他,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姬昌,依然算得上是个英雄。
关于负荆请罪。
岐周内部,除了姬考旗帜鲜明地反对之外,就没有其他明显的反对声音了。
这其中的原因不必多说。
战败国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君主情绪不稳,谁又愿意幼稚地往枪口上撞?天塌下来,有君主顶着,别人是起不到太多作用的。
也只有姬考,这位未来的岐周之主、当今岐周太子、姬昌的儿子,才有资格发表不同意见。
但就连这位才华横溢的天之骄子、姬昌的指定继承人,都遭到了姬昌的冷遇。
伴君如伴虎,即使是父子,也逃不出这个设定。
何况,姬昌本就是虎,岐周之虎。
这一点,姬昌和逝去的帝乙很像。
他们是各自邦国的君主,人前都是一副礼贤下士、从善如流的姿态,但在自己的家门内,却都是大独裁者,说一不二!
帝乙在自己的儿子们面前,有着绝对的权威!
即使帝辛这般桀骜不驯的暴君,在帝乙面前,也是不敢说一句话。
帝乙让他放弃太子之位,他就不敢反驳,甚至根本没有反驳的机会,他只能独自啜泣。
现在的姬昌和姬考,与当时的帝乙和受德很像。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世界,总是一如既往。
姬考强烈反对屈辱求和!
即使败了,也要保持优胜者的风度。
这就是姬考。
他与姬昌不一样。
他继承了姬昌的稳重,但更加阳刚!
他传承了姬昌的才华,但更加出类拔萃!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姬考,比姬昌更猛!
其实,姬昌心底也是对姬考有些赞同的。
岐周虽败,但家国犹在。
岐周虽元气大伤,但邦国体系依然正常。
当前的威胁,并非来自殷商,而是来自岐周,来自岐周的恐慌。
姬考能看到的,姬昌也看到了。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殷商直接进攻岐周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飞廉增援孟津的兵力不多。
飞廉虽猛,但兵少。
以少胜多,只能在时机恰当的时候发生。
换句话说,虽然飞廉仅用几千龙雀军就打败了岐周的数万大军,但如果就这样乘胜攻略岐周,很不现实。单是岐周的战略纵深就能把飞廉兵团拖垮。
如果飞廉乘胜攻略,那就是孤军深入。
要知道岐周虽然元气大伤,但收攒万把临时护国军还是可以的,而且还能及时补充。而飞廉的几千龙雀军,就是死一个少一个。这不是一场对等的战争。
飞廉,还没有那么傻。
能做到御前上将的职务,飞廉不仅仅靠的是勇武和忠诚。
飞廉虽勇,却是个智慧型战神。
打仗,勇武很重要,但却不能保证胜利。
要取胜,用智慧打仗,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飞廉的追击适可而止,没有过多深入岐周腹地。
他所追求的,是尽自己的力量屠杀岐周兵团的有生力量。至于某些实在追不上的,只能顺其自然了。
他是殷商的战神,但不是神。
就算是神,也不是万能的。
因此,虽然目前殷商对岐周呈现出了压倒性优势,言辞施压不断,但并无实质举动。
姬昌虽然慌乱,但仍能看清这一点。
所以,他认同姬考。
但他不能接受姬考的建议。
因为姬昌考虑得太长远了。
这就是姬昌的毛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