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故乡小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故乡小沙 (第2/3页)

,走过那条古道,路边还有供人息脚的凉亭。

    据志书记载,大唐开元中(713—741),一个高僧的身影出现在泊满沙戈的宁静的海湾,说他是第一个走进小沙的人。

    他法号惠超,此前为宁波天童寺方丈,曾在海边寻得一尊石佛,供于禅房之中。

    一天夜里,惠超梦见石佛对自己说:

    “送我去甬东九峰山。”

    于是他带了两个徒弟,捧着石佛,从宁波登舟,沿海路来到小沙九峰山下。

    他和弟子在九峰山的香柏岩结茅为庵,从此,九峰山成了让众生仰望的佛界圣境。

    晨钟暮鼓回荡于波涛烟树中,成了小沙第一缕天籁绝响。

    走进小沙的惠超比走进普陀山的日本高僧慧锷至少早120年。

    后来,为了方便乡民进香,把寺庙迁到了山下小沙地界。

    宋治平元年(1064),朝廷赐额吉祥,从此吉祥禅寺大名远扬。

    惠超的继承者真大悲、文珍、自得慧晖、法宁禅师、孜公禅师、说翁净怡禅师、子元禅师、寿岩智昌禅师等一代代高僧把吉祥寺扩建成“层观杰阁,金碧辉煌……与天童、雪窦相颉颃”(见元大德《昌国州图志》)的一方名刹。

    乡民传说,当年为修建吉祥寺,寺僧排着队,翻过大周岭至马岙窑厂,把一块块砖瓦手过手递送到吉祥寺。

    可以想象当初建寺时的壮观气势。

    现在小沙所属的地爿里、昌门里、寺基里、花厅、横路下、石佛庵、甩龙桥等地方当初曾是吉祥寺内的建筑范围。

    我隐约记得小时候母亲带我去住在小沙街上的她的外婆家,那是一个有地板有阁楼的大户人家,做出来的点心年糕都很讲究。

    那位母亲叫外婆的曾说起过,那里有过一座大庙。

    也就是说,目前小沙集镇的大半个部分都是吉祥寺的寺院地界。比如花厅,就是吉祥寺的后花园。

    大德年间,吉祥寺田产达到4515亩,地616亩,山7343亩,僧人逾千,规模空前。

    宋朝的丞相史浩,曾作诗赞誉吉祥寺:

    朝宗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