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朝会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朝会议 (第3/3页)

正、言不顺。”

    郭威正色道:“王都监此言差矣!刘赟虽不是高祖亲生,但和高祖一脉相承,值此国家危难之际,高祖嫡亲血脉已经凋零殆尽,唯有迎立刘赟为帝,方能合乎法理。”

    “唔~郭公所言倒也有理,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前情形下,也只有刘赟有资格继承汉室皇统....”

    王峻摇头晃脑,和郭威一唱一和,彷佛说双黄一般议论着。

    一些政治敏锐性差的朝官听得湖涂不已,还是猜不透郭威迎立刘赟的提议,究竟是出自真心,还是随便说说而已。

    苏禹圭和窦贞固相视一眼,恍然大悟。

    他们为官多年,总不至于连真假都看不出来,当即就猜到了郭威的真正用意。

    “刘赟乃是入继大统的唯一人选,臣苏禹圭附议!”

    “臣窦贞固附议!”

    一众旧臣见两位大老表态支持,不管想不想的通,赶紧跟随着表态支持。

    朱秀也跟随大众嚷嚷几句。

    魏仁浦提议道:“迎立刘赟需要太后下一份正式诰命,此诰文关乎皇位继承,乃是国家头等大事,一定要请一位饱学之士执笔,不可出丝毫纰漏。”

    郭威点点头,想到些什么,转身朝后望去,扫视一片黑压压的乌纱官帽:“朱秀何在?”

    大殿里十分安静,一众朝官面面相觑,不知道郭公在叫谁。

    朱秀正在为郭大爷一番缜密安排暗暗佩服,忽然听到有人呼喊他的名字,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朝前望,只见皇陛之下,站在最前方的郭威向他招手:“朱秀上前说话。”

    朱秀急忙整理衣袍,略微弯腰从人堆里走出,低头快步走上前。

    “下官朱秀拜见太后、拜见大帅!”

    朱秀拜倒行礼。

    李太后朝他看来,见到原来是一位年轻俊秀的小郎君,不由得愣住。

    郭威笑道:“太后别看此子年轻,本事可不小!他就是在沧州观天象判耶律德光生死、造黑火雷吓退耶律阮的檀州隐士高徒朱秀!”

    李太后想起些什么,轻声问道:“那首流传于河北的诗文《石灰吟》可是你所作?”

    朱秀咧咧嘴,忙揖礼道:“区区拙作让太后见笑了。”

    李太后讶然道:“此诗予拜读过,风骨清正,正气凛然,原以为是一位历经世事的长者所作,没想到你还这般年轻。”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下也是无意间偶有感悟,才侥幸作出,实在惭愧!”朱秀不卑不亢地道。

    李太后默默咀嚼他的话,浅笑道:“果然是少年英才,出口成章,说得好。”

    郭威瞪了瞪眼睛,还以为朱秀是故意在太后面前卖弄文才。

    且不说流传于河北之地的名篇《石灰吟》,早就被这满朝文武官员所熟知,单单就朱秀随口说出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句,就足以令人感到惊艳。

    现在看到石灰吟的原作者竟然是如此年轻的一位少郎,一众朝官大为惊讶,纷纷交头接耳,打听着他的来历。

    冯道笑眯眯地捋须盯紧朱秀,越看越欣赏,越看越喜爱。

    王峻冷哼了声,满脸不屑。

    柴荣满面笑意,带着鼓励的目光。

    郭威道:“朱秀,你文才了得,就由你来写这道诰命,可能胜任?”

    朱秀心里一咯噔,没想到郭大爷竟然让他来执笔写诰命。

    这封诰命事关重大,暗藏许多不可告人的用意,不能出现丝毫纰漏。

    朱秀知道自己的斤两,要论做文章,恐怕就连花钱买进士出身的裴缙都比他强不少。

    不过文坛新秀、诗文大家的标签是他从沧州时就贴上的,也是他赖以立足的人设之一,绝对不能轻易撕毁。

    朱秀干咳一声,拱拱手笑道:“大帅有令,在下敢不从命!不过诰文并非在下所长,为保万无一失,在下向大帅保举一人,此人也是经纶满腹的饱学之士,论文才绝对不在我之下!甚至在诰文一道上,在下也不敢与他相提并论!”

    郭威浓眉紧皱,目光深沉且威严,明显有些怀疑朱秀的话,还以为朱秀不敢担此重任,故意找借口推脱。

    “此人是谁?”

    “翰林学士,范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