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575章 立功绝域王忠嗣 (第1/3页)
王忠嗣本名王训,太原郡祁县人,后来迁居到华州郑县居住。
他的父亲王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太谷男,以骁勇善战闻名于陇西地区。
王海宾在与吐蕃的战斗中战死,唐玄宗李隆基怜悯其忠勇,追赠为左金吾大将军。
当时王训只有九岁,入朝觐见唐玄宗,伏地哭泣,唐玄宗心下怜惜。
于是赐名忠嗣,封他为朝散大夫、尚辇奉御,养在宫中,并且让他与忠王李亨一起顽耍。
王忠嗣坚毅寡言,但有雄心壮志,擅长兵法武略,等到年纪稍微大一些,唐玄宗与其谈论兵法。
王忠嗣侃侃而谈,每次都能切中要害,唐玄宗很是器重,认为王忠嗣日后必成良将。
“开元十八年,朝廷追赠其父王海宾为安西大都护;”
“随后,王忠嗣跟随河西节度使兼兵部尚书萧嵩,被举荐为河西兵马司。”
“三年后,萧嵩要入朝觐见唐玄宗,王忠嗣表示,自己跟随萧嵩三年时间,没有建立功劳,无颜面见天子,于是请求率领精锐数百人袭击吐蕃;”
“恰逢吐蕃赞普大酋在郁标川训练军队,手下的人都打算返回。”
“王忠嗣不听,提刀冲入敌阵,这次战斗,唐军斩杀敌人数千,缴获羊马数以万计。”
“萧嵩奏报王忠嗣的战功,唐玄宗大喜。”
“王忠嗣被任命为左威卫将军,兼任检校代州都督,获封清源县男。”
“因为王忠嗣曾经轻视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而遭到构陷,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
“开元二十六年三月,河西节度使杜希望打算进攻吐蕃新城,有人向他推荐王忠嗣,并表示如果此战要取胜,非用此人在不可。”
“杜希望随即上表奏请此事,唐玄宗下诏让王忠嗣赶赴河西。”
“唐军攻克吐蕃新城,王忠嗣出力最多,因功被授予左威卫郎将,专知行军兵马。”
“同年秋天,吐蕃军队前来进攻,打算重新夺取新城,敌人兵力正盛,唐军不敌,将士恐惧。”
“王忠嗣于是率领所部冲入敌阵,杀敌数百人,扰乱了敌军的阵脚,杜希望再率军乘胜进攻,吐蕃军队大败。”
“战后,王忠嗣因功升任左金吾将军,不久兼领左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使副使、大同军使。”
“开元二十八年,王忠嗣以本官兼任代州都督,摄御史大夫,又充任河东节度使,加授云麾将军。”
“第二年,王忠嗣担任朔方节度使;”
“不久,田仁琬充任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仍担任朔方节度使。”
“天宝元年,王忠嗣兼任灵州都督,率军北伐,在桑乾河与奚族首领怒皆交战,三战三胜,俘虏其部众,凯旋而归。”
“突厥叶护部落内部发生内乱,王忠嗣在碛口部署重兵,以威慑对方。”
“突厥乌苏米施可汗恐惧,向大唐请降,但又拖延时间不来。”
“王忠嗣离间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个部落,让他们攻击乌苏米施可汗,王忠嗣乘机进攻突厥叶护部落的右翼,大胜而归。”
“之后,突厥西叶护部落向唐朝投降,王忠嗣因功被授予左武卫大将军。”
“天宝二年,王忠嗣又率兵大破怒皆及突厥部众,从此塞外安定,各部落民众不敢再进犯唐朝。”
“第二年,突厥九姓拔悉密叶护等斩杀乌苏米施可汗,并且把他的头颅送到京师。”
“天宝四年,王忠嗣被加授为摄御史大夫,充任河东节度采访使;同年五月,封爵为清源县公。”
“王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但担任节度使之后,反而持重沉稳,以安定边疆为己任。”
“他认为身为大将,应该安抚好军队,不能为了建功立业而让士兵过于疲劳。”
“因此他平素只是训练士兵,饲养战马。”
“军中将士都想作战立功,他就常派人前往敌人军中刺探军情,再抓住战机以奇兵袭击,每战必胜。”
“每次出兵,他都要求士兵在弓箭、兵器上刻有名字,战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