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4章 立碑纪功裴行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74章 立碑纪功裴行俭 (第3/3页)

崇冈。”

    “唐军将士认为军队已安营,不应该惊扰,裴行俭却催促唐军赶快转移。”

    “当夜暴雨降临,原本营地积水一丈多深,唐军将士们无不叹服。”

    “唐军与突厥军于黑山交战,裴行俭统帅唐军连战连捷,杀伤敌军不计其数;”

    “突厥部将杀死可汗阿史那泥熟匐,带其首级前来投降;”

    “接着唐军擒获突厥首领阿史那奉职,突厥余部败走依狼山。”

    “裴行俭班师回朝后,突厥首领阿史那伏念自称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联合再次起兵,召集突厥余部。”

    “次年,裴行俭再次统兵出征突厥,统兵驻扎于代州的陉口,巧施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互相猜忌。”

    “阿史那伏念将妻儿与辎重留在金牙山,统帅轻骑兵偷袭右武卫将军曹怀舜;”

    “裴行俭派遣部将何迦密从通漠道进军,部将程务挺从石地道偷袭金牙山。”

    “阿史那伏念与右武卫将军曹怀舜签订合约后返回金牙山,发现妻儿与辎重全部被擒,军中将士也沾染疾病,于是统兵向北逃去。”

    “裴行俭派遣副总管刘敬同与程务挺统兵追杀,阿史那伏念请求捉拿阿史德温傅以自救,但仍旧犹豫不决,认为唐军距离遥远,便疏于防范;”

    “唐军将领刘敬同率军偷袭,阿史那伏念狼狈逃走,然后抓获阿史德温傅,派人向裴行俭请降。”

    “裴行俭没有泄露此事,派人给阿史那伏念送去密信,数日后,唐军营寨外烟尘滚滚,裴行俭派遣使者前去慰劳,阿史那伏念擒获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由此彻底荡平东突厥余部。”

    “高宗李治派遣户部尚书崔知悌慰劳唐军,侍中裴炎嫉妒裴行俭的战功,对其战功没有上报高宗李治,并斩杀投降的阿史那伏念;”

    “裴行俭不认可杀降的做法,因此称病退休,高宗李治册封其为闻喜县公。”

    “永淳元年,突厥十姓可汗车薄起兵,高宗李治任命裴行俭为金牙道大总管,再次统兵出征突厥。”

    “但大军未出发,裴行俭便于四月病逝于长安延寿里的家中,终年六十四岁。”

    “高宗李治追赠其为幽州都督,谥号为献;”

    “并下令皇太子李显派遣六品京官负责处理其家事,待其子孙能够自立为止。”

    “十月,裴行俭葬于闻喜县的东良原。””

    “唐中宗李显继位后,再次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

    “唐玄宗李隆基时,因其幼子裴光庭升任侍中,故以恩例追赠其为太尉。”

    辛弃疾:裴行俭,出身河东闻喜裴家,是世家大族,自然不缺少良好的教育。

    父亲裴仁基是隋朝大臣,后来在王世充麾下效力;

    兄长裴行俨更是号称万夫不当之勇,武力非凡。

    年少时凭借父亲的恩荫为弘文生,后参加明经考试中第,担任左屯卫仓曹参军。

    他的上司苏定方很看好他,认为可以传授他的本领,于是把自己的本领很多都教授给了裴行俭。

    苏定方用兵喜欢出奇制胜,这也是后来裴行俭在西域屡立奇功的一个原因,受老师影响。

    后来调任长安县令,因为和长孙无忌等人政治诉求一致,都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

    因此遭受武则天的嫉恨,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开始经略西域。

    因为善于调节纠纷又仁义之名远传,因此得西域诸多国家信任,很多小国都愿意归顺唐朝,再加上知人善任,培养了黑齿常之封等将领,后曾短暂的调回长安任职,直到西突厥的叛乱。

    那时候西突厥的贵族联合吐蕃想要重建西突厥,情报传回长安后,朝臣纷纷建议出兵讨伐。

    但是又被一些大臣以刚打完一仗,不可劳民伤财为由拒绝。

    因此裴行俭提出的智取被采纳,高宗同意后,裴行俭带着王方翼以护送波斯王子回国的名义从长安出发,途径西突厥那位贵族驻地时将其生擒,兵不血刃平息了一场叛乱,可见裴行俭之智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