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九章 重建太学,开办官方学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一百三十九章 重建太学,开办官方学院 (第1/3页)

    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官方还没有设立正式的传授学术的地方,只有私人开设的私学。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才开始在长安建立太学,也就是官方设立的学校。

    最初太学中只设有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也逐渐加多,逐渐开设了《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

    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

    东汉光武帝时朱浮上书请广选博士亦云:“夫太学者,礼仪之宫,教化之所由兴也”。

    东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也就是蔡琰她老爹更明确的指出:“太学以为博士弟子授业之所”。

    以上种种,无不说明了太学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国家教化的成败。

    而且太学不止教授理论知识,还有意识的增加学生了的社会实践环节。

    东汉和西晋在皇帝举行乡社典礼时,礼生即都以太学生充伍学生学习采取单科结业方式,每家经典学完后,要由博士主持答辩。严格按各经家法要求,讲求师承。答辩为五十道论辩题,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者,皆以为非。这对个别学生来说是有些束缚思想,但就整个学业教育而言,又是提倡不同学派之间争论和提高不同学派学术地位的保证。

    所以为何国人如此重视教育,以至于教育内卷如此严重?或许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当年由于太学生支持陈蕃、李膺等人反对宦官当政,而被打上‘党人’的标签,数以千计的太学生被逮捕和囚禁,甚至处死,太学便开始逐渐没落。

    后来洛阳被董卓一把大火化为灰烬,长安也遭受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荼毒,天子大臣们自己都朝不保夕,太学自然也就无从维持,早早关闭,直到彻底消失。

    如今大汉朝廷于许昌浴火重生,以前有的,现在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