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0章 迁都江陵,刘备的战略调整(5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60章 迁都江陵,刘备的战略调整(5K) (第3/3页)

十月。

    刘禅以及百官先入江陵,随后百官家眷也相继迁入江陵。

    十一月。

    刘备对朝中公卿及地方太守、行政区域和驻军进行了战略调整。

    益州方面:

    以陈震为庲降都督,持节督南中七郡,引越巂太守焦璜、朱提郡太守吕凯、牂牁郡的太守向郎、建宁郡太守正昂、永昌郡太守王伉、云南郡太守邓芝、兴古郡太守马忠,同镇南中七郡。

    以杨洪为西川都督,持节督西川六郡,引蜀郡太守王连、广汉郡太守夏侯纂、犍为郡太守王士、江阳郡太守蒋琬、巴郡太守费观、巴东郡太守文恭,同治西川六郡。

    以李严为东川都督,持节督东川四郡,引汶山郡太守孟达、梓潼太守张翼、汉中太守魏延、巴西郡太守阎芝,同镇东川四郡。

    收回太子刘禅监国之权,改刘禅为益州刺史、征西将军,持节督益州十七郡,擢升太子舍人费祎与董允为益州从事,随侍刘禅左右。

    荆州方面:

    以赵云为中领军、征南将军、荆南都督,持节督荆南四郡,引武陵太守樊伷、零陵太守习珍、桂阳太守陈式、长沙太守马良,同镇荆南四郡。

    以黄权为征东将军、荆东都督,持节督江夏郡,引荡寇将军关平、江夏太守关兴,同镇江夏郡。

    以刘封为征北将军、假车骑将军、荆北都督,持节督荆北三郡,引新城太守邓范、襄阳太守申耽、宜都太守邓辅,同镇荆北三郡。

    朝堂方面:

    以关羽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为大汉最高军事统帅。

    以张飞为司隶校尉,纠上检下,严刑必断,且以张飞长女为太子妃。

    以黄忠为卫将军,总领江陵皇城南北军。

    以杨仪为南郡太守,治理南郡诸县。

    如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法正、骠骑将军马超等原职不变,其余有功文武,皆有封赏。

    原本刘备是想将汉中也归刘封节督的,考虑到平衡各方派系的利益,最终决定将汉中归东川都督李严节督。

    至此。

    朝堂局势基本分明。

    刘备坐镇江陵皇城,诸葛亮、法正督文,关羽督武,刘禅督益州,刘封督荆北。

    对刘禅的安排,也是在为刘禅铺路。

    东川都督李严一直在对曹魏的武都郡和阴平郡进行渗透,倘若夺取了武都和阴平,这功劳也会记在刘禅头上。

    南中、东川和西川十七郡二十余万户,也是刘备分给刘禅,需要刘禅去施恩去治理的。

    而新城太守邓范、襄阳太守申耽、宜都太守邓辅,这三人都是刘封的亲信。

    擢升三人为三郡太守,等于是将三郡军政都归给了刘封。

    刘封在将三万余户南中劲卒、青羌迁徙到新城郡后,再加上宜都郡和襄阳郡的在籍户口,也约有十三万户!

    如此平衡。

    既是在提升刘禅的资历和威望,也是在提升刘封的资历和威望,即便今后真的出现了极端冲突,刘封和刘禅都有能力自保。

    虽然这样安排依旧还有很多风险,但以目前的局势,刘备也只能如此了。

    对刘备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割舍了谁都不行!

    假车骑将军需要负责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征伐背叛、出使宣诏、荐举官吏、重要的迎来送往礼制性活动等,无战事的时候刘封也需要长时间的待在江陵参与朝政议事。

    故而。

    在刘备的授命下,刘封将妻小都搬迁到了江陵城中。

    刘备又采纳了刘封的提议,让孙权的质子孙虑,跟刘林、孙成、刘爽、刘瓒一同读书习武。

    十二月。

    江夏太守关兴传来消息:

    孙权趁着张辽染病,偷袭合肥;合肥城内的潘璋再度反叛,生擒朱灵,献了合肥。

    曹丕盛怒,派张辽、曹休、臧霸引二十余军南下。

    孙权见张辽到来,颇为忌惮,敕令诸将谨慎对敌,大将吕范轻敌,被张辽和王凌击退,孙权惊惧退兵,张辽又复夺了合肥。

    章武三年,正月。

    太子刘禅献曲辕犁,震惊朝堂百官。

    燕王刘封见了曲辕犁后,称曲辕犁适合水田深耕,希望刘禅能传授曲辕犁制作技术,刘禅当殿答应。

    随后朝野皆传“燕王与太子兄友弟恭,当为世人表率。”

    燕王府。

    诸葛亮应邀而来。

    见到刘封手中把玩的曲辕犁模型,诸葛亮心如明镜,直言而道:“果如我猜测,太子殿下不曾研习巧术,麾下也无善于巧工之人,曲辕犁必不会是太子殿下所得。

    燕王殿下既然得此巧物,为何要将进献的功劳让给太子殿下?难道就为了朝野盛传的那句‘燕王与太子兄友弟恭,当为世人表率’?”

    刘封将曲辕犁模型放下,又取出一柄连弩模型,笑道:“丞相慧眼如炬,孤也不愿欺瞒。太子乃是储君,储君当以农事为重,故而曲辕犁只能由太子来进献。

    孤听闻丞相也善巧工,可否替孤将这连弩改良?孤也不贪丞相便宜,此弩若成,可以‘诸葛连弩’为名。”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