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3章 同返成都,刘备高调夸刘封(6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3章 同返成都,刘备高调夸刘封(6K) (第2/3页)

可称奇略,大王今后要北伐,亦可以封公子所献奇略为基。”诸葛亮先是肯定了刘封的奇略价值,随即话锋一转:

    “然而,大王不回成都,西川兵又如何能征调入荆州?留谁守成都,留谁守阆中,留谁守南中,汉中如何策应,等等诸事,都得大王回成都后才能决定。

    大王回成都越早,征调西川兵入荆州的时间就越快,大王也能早日返回荆州,倘若曹丕在今年就篡汉自立,大王仅以荆州之兵又如何能攻克襄樊?

    众臣入荆州,往返不易,要商议大事也会延时费日,还请大王明鉴。”

    刘备瞪大了眼睛。

    刘封默默的往后退了一步,然后给了刘备一个无奈的眼神。

    父王,我尽力了!

    军师慧眼如炬,辩才无双,我论不过他!

    良久。

    刘备叹气:“罢了。孤就先回成都一趟。”

    诸葛亮的嘴角浮起笑意,借着行礼的时候又巧妙的掩饰住:“大王英明!亮就不打扰大王父子叙旧了。”

    看着诸葛亮离去时那潇洒轻快的步伐,刘备顿时愁容满面。

    又见刘封倒退而走,刘备的愁容变成了愠怒:“吾儿,你想去何处?”

    刘封讪讪一笑:“孩儿来时,偶遇一酒坊,酒香四溢,定有美酒。父王可在此稍待,容孩儿去取。”

    刘备瞪眼轻斥:“编借口也编个像样的,府中自有美酒,何须你再去酒坊取?”

    刘封不假思索:“孩儿亲自去取,方显孝义。”

    “行了,近前说话!”刘备打断了刘封寻借口离开的想法,让刘封近前坐下:“你也多年没回成都了,可与孤同回。”

    刘封身子微微一抖,正身肃容:“父王,新城郡与南乡郡接壤。南乡太守夏侯尚,智略不凡,若闻我不在,定会举兵进犯。新城要地,不可大意。”

    回成都?

    刘封可不想回去!

    当初在汉中时,刘备麾下众臣为争立谁为世子,争得面红耳赤,更有不少人对刘封恶意中伤。

    如今刘封在荆州待得好好的,声望仅次于刘备和关羽,走哪都有人崇拜和欢呼。

    何必再回成都受气?

    这就跟后世很多在老家被亲戚鄙视,出去发达后就很抗拒回老家一般。

    什么?

    回去打脸?

    他们配吗?

    能配几把钥匙?

    因此。

    当刘备提出让刘封同回成都时,刘封立马就想好了借口。

    刘备眼光何其的毒辣。

    刘封一开口,刘备就看破了刘封的心思。

    刘备也不点破,顺着刘封的话道:“孤会让坦之去房陵暂时替你,你未经营新城郡时,坦之都能击退夏侯尚;如今新城郡被你经营得如铁通一般,有坦之守新城,万无一失。”

    刘封正色道:“君侯有意让坦之兄娶赵将军的女儿,父王你不能耽误坦之兄的人生大事,坦之兄都四十了至今无后。”

    刘备也正色道:“孤也是这般想的。孤与云长,情若兄弟,你与坦之,也应当有兄弟之谊。云长要镇荆州不能脱身,孤又不好强迫子龙嫁女,正好你可替坦之入川说媒。”

    刘封愕然。

    我这是自己将自己给绕进去了?

    我去给坦之兄说媒?

    虽说媒人一般是长辈,但有时候也可以是平辈。刘备的理由也很充分:关羽不能离开荆州,刘备不能强迫赵云嫁女,刘封的身份地位也有资格去说媒,合情合理。

    刘备心中偷着乐。

    还想跟孤装?

    你就是孤养大的,你在想什么孤会不知道?

    刘封泄气:“父王,孩儿真要回成都吗?”

    刘备加重了语气:“必须要回成都!”

    见刘封哭丧着脸,刘备遂又正言道:“公仲,孤知道你不想回成都的原因,你怕回去后引起成都众人的忌惮,若有小人趁机使坏,或会令你与阿斗不和。

    然而。

    孤这一生,遍识天下群雄。

    凡有宗室至亲不和者,皆是难成大事。

    先帝有二子,争位而被小人所趁,一者被董贼毒杀,一者被曹贼挟持;袁绍三子,徒有河北之地,相互征伐而为曹操所败;刘表二子,坐荆州富饶之地,相互敌视而为曹操所败;反观江东孙策兄弟,兄死弟及而能固守江东。

    孤要让成都众人明白,孤有一个好儿子,一个文武兼备、胆略过人的好儿子,一个不负父子兄弟之谊的好儿子。

    孤要让成都众人明白,何为‘弟不疑兄,兄不疑弟’、

    孤要让成都众人明白,即便有朝一日孤不在了,孤的基业也依旧在,也无人能欺辱孤的儿子!”

    铿锵有力的话,自刘备口中厉声而出。

    刘封也由一开始的哭丧脸逐渐多了惊讶感动凝重等复杂的情绪表露。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

    刘封的真诚,让刘备感到骄傲。

    刘备的真诚,让刘封感到舒心。

    父亲不用怀疑儿子,儿子不用警惕父亲,这才是正确的父子相处之道。

    即便是刘封,理性也在刘备那一声声“好儿子”中被感性战胜,脱口而出:“孩儿愿随父王回川!”

    等刘封的理性再次战胜感性时,刘备已经开怀大笑:“有吾儿相随,吾心甚慰!”

    刘封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大意了!

    没有闪!

    翌日。

    当诸葛亮看到背弓持枪策马如护卫般跟随在刘备身边的刘封时,摇扇的右手也不由一滞。

    刘备则是心情畅快,直言而笑:“吾儿在荆州立了大功,又岂能不返回成都受赏?”

    刘封则是豪言而道:“江陵到成都,路途遥远,身为人子,应当护卫左右!”

    诸葛亮看破不说破。

    刘备这是要带刘封回成都敲打众人呢。

    对诸葛亮而言,这也是好事。

    敲打成都众人也是有必要的。

    自古贤臣,都不应该去掺和立嗣。刘备想立谁不想立谁都应该由刘备来决定。

    诸葛亮也感到庆幸。

    倘若刘封因为忌恨刘禅当世子一事而在上庸摆烂,荆州必会沦陷。

    所幸的是:刘封没有因私废公,即便心有不满也没有废弛大事。

    关羽则是亲自送刘备入江津口登船。

    刘备肯回成都,关羽也是松了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