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2章 诸葛亮至,刘封论北伐战略(6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2章 诸葛亮至,刘封论北伐战略(6K) (第2/3页)

    刘封的主要精力依旧在南乡郡。

    数日后。

    刘封再临江陵。

    只因三日前,刘备忽然派人传信,让刘封速至江陵。

    刘封其实也挺疑惑的。

    刘备来了荆州后,似乎就没想过再回成都。

    一开始是督巡诸郡。

    后来又在夏口、沔口、扬口巡游。

    更是一度乘船去了襄阳城南部的宜城附近,吓得关羽紧急调了沔口和扬口的水军去护卫刘备,襄阳的曹仁等人也是如临大敌,调集重兵防备。

    双方差一点就要打起来了!

    结果刘备给关羽的理由却是“建安元年,孤受封宜城亭侯,如今过了二十余载,孤却始终不能报答君恩,深以为憾,故地重游,以坚心志”。

    自那以后,刘备每次出巡,关羽都会侍立左右。

    入城后。

    刘封径自前往治署。

    一路上,认得刘封样貌的江陵城官吏士民,纷纷向刘封打着招呼。

    若无刘封昔日奋不顾身的跟孙权厮杀,江陵城也不会有如今的安稳。

    刘封在南郡的声望,并未因为去了新城而降低,反而因为各种各样的传闻而变得更高。

    毕竟。

    昔日的议曹从事王甫、前将军主簿廖化、督邮石信、门下贼曹李勋、门下督盗贼王琦、金曹掾杨光、兵曹掾刘义、官稷刘忠、船官刘让、库令王忠,都因忠心而被擢升为南郡的核心官吏。

    军中如岳举、杨兴、严成、何元、罗延、余化、陆文、牛宪、卢义、关冲、林胜、呼延深、鲁灼等人也被重用。

    其余如苏非、马良、樊伷、习珍、习宏等人,皆是久闻刘封威名。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跟刘封有交集,也深知刘封的骁勇善战。

    换而言之:刘封虽然人不在南郡,但南郡遍地是刘封的传说。

    来到治署府门前。

    入眼所见,是陈到统率的白毦兵在戒严。

    见到刘封,陈到大步上前问礼:“刘太守,大王命我传话,诸葛军师来了。”

    刘封吓了一跳:“诸葛军师来江陵城了?什么时候的事?”

    陈到道:“来了有六日了。”

    刘封面容一肃。

    联想到刘备这大半年一直都待在荆州,刘封心中有了几分猜测。

    “父王可有说过何时回成都?”

    “大王说,他不想回成都。”

    果然!

    刘封不由扶额。诸葛亮定是在成都久侯刘备不回,亲自来南郡寻人了。

    联想到刘备督巡诸郡的时候一度跑到宜城外,刘封也大概能猜到刘备不想回成都的理由。

    汉中一战,刘备虽然赢了军事但输了人口。

    以至于如今想走汉中出秦川,变得格外的艰难。

    蜀道本就难。

    现在还百里无人烟,北伐粮道成了大问题。

    恰巧这个时候。

    关羽将孙权逐出荆州了!

    汉水以南,皆属刘备。

    不仅如此,关羽还缴获了大量战船、得到了完整的陆口和夏口、以及于禁那没带走的两万魏俘!

    换而言之:刘备想亲自走荆州北伐!

    走荆州北伐,对刘备而言就如同老马识途一般,不用带地图刘备都知道带兵往哪儿走。

    然而刘备这个想法并未告诉西川诸将。

    就连法正都只是隐隐约约猜到刘备有这个想法,刘备不说,法正也不好直接问。

    刘备大半年不回成都,成都的杂声自然就多了。

    诸葛亮多次派人请刘备回成都主持大局,都被刘备找借口推脱。

    无奈之下。

    诸葛亮只能亲自来请刘备。

    府内。

    刘备斜倚凭几,满脸愁容的听着诸葛亮的劝说之言。

    诸葛亮来了六日,劝了刘备六日。

    门口。

    刘封在听到诸葛亮那句“若无大王坐镇成都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如何能令众士安心啊!”,默默的将越过门槛的左脚又收了回去。

    正要转身时,刘备的呼声响起。

    看着刘备那瞪圆了的双目,刘封讪讪一笑,入内见礼:“孩儿见过父王,见过军师。”

    刘备趁机打断了诸葛亮的劝说,转移话题道:“公仲,军师对你所绘制的《隆中对简图》颇为赞赏。今日你正好来了,就与军师一同探讨探讨。”

    刘封既知刘备心意,又见刘备疯狂暗示,自然也不能违了刘备心意,遂向诸葛亮请道:“刘封不才,想向军师讨教一二。”

    诸葛亮停下了劝说,正襟危坐:“亮,洗耳恭听。”

    刘封扬声道:“方才听到军师称‘若无父王坐镇成都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就不能令众士安心’,我以为这话不合时宜。

    自古以来,立业艰难,往往需要数代人努力才能成就大业。

    昔日旧秦只是西陲小国,奋发图强六世,最终得享天下,其根本在于每一代秦王都是能君。

    其后始皇得天下,二世而亡,其根本在于扶苏懦弱、胡亥心狭、诸子又庸碌无为。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世子虽然年幼,但年已十二,昔日甘罗十二为相,世子又岂能无甘罗之志?

    况且。

    既为世子,就应为父王分忧。

    父王不在成都,世子应当秉承父志,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监国安士。

    父王不回成都,实为磨砺世子,军师应体谅父王啊。”

    刘备抚掌正色:“军师,孤之意,正是如此!非不愿回成都,实为磨砺世子。”

    见刘备和刘封父子二人一唱一和,诸葛亮顿感无语。

    不想回就不想回,何必拉世子出来。

    诸葛亮本来还想借口刘禅年幼劝刘备回成都,结果刘封几句话就堵死了诸葛亮的借口。

    “大王即便要磨砺世子,也应当先回成都昭告群臣,令世子监国。”诸葛亮又思了个理由。

    刘备看向刘封,再次使眼色。

    刘封正色道:“事急从权,北方即将有大事,父王现在还不能回成都,否则千里之遥传讯艰难,很容易延误大事的。”

    诸葛亮不动声色:“不知封公子所言大事,可有征兆?”

    刘封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喟然长叹:“军师有所不知,我如今任新城太守,多有细作入南乡郡,探得不少秘闻。

    年初三月,有黄龙出现在谯县。

    四月丁巳,绕安县上报称有白雉出现。

    其余诸地,亦有麒麟、白虎、甘露、醴泉、奇兽等现世传闻。

    六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