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刘五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章 刘五爷 (第3/3页)

的颤动。原本这个孩子已经烟气了,通过冷风一吹,在加上走路一颠簸,又缓过来一口气,不过气若游丝,紧接着只听发出一句幼稚而微弱的声音,“叔,你别扔我,我还没事,,,”声音断断续续,虽然不大,却听着清晰。五爷心里一惊,心想这孩子怎么又活了。扔了这么多死孩子,头一次遇见这样的事。下一步该怎么办?五爷心里也犯了嘀咕,送回去吧,肯定也是活不了,不送回去,这孩子还没咽气,大脑做着激烈的挣扎。五爷把孩子放在雪窝子上,掏出了烟袋锅儿,把烟斗往羊皮烟袋里使劲舀了下,点上了一袋烟。风还是一样的烈,夹杂着雪花,发出呜呜的声音。这时刘五爷沉了沉肩,把烟斗使劲在自己的大头皮鞋底子上一磕。抓起破棉袄使劲的往咯吱窝一卷,向着北边的风里走去。从那以后刘五爷再也没有帮别人扔过死孩子。

    就这样过了二十个春秋,对于刘五爷这一行当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每个家庭都有了自己的余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提高,所以那些稍微破损的锅碗瓢盆,也就不再需要重新修复了,一般都是直接扔了,再买新的就可以,也正因如此,他们这个行当也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因为没有的需求,也就代表了刘五爷的手艺再无用武之地,再加上年岁增大,太过苦力的活计也不能做了,所以就收拾了家什儿,彻底的闲赋在家里。

    刘五爷因为上一代算是外来户,所以到他这一代在村里既无田地,又无本钱,因此平时就靠给村里其他人家扛活,所谓扛活就是打短工,别人家有个春忙秋收,或者红白事,就找他干干活。这也只是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可以有酒喝两口,有些好一点的家庭会额外给点零钱,让他维持日用,就这样过着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日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消息的畅通,村里外出务工的人变多了,所以每家自然而然的就会有好多剩菜剩饭,这些剩菜剩饭也是有了去出,都会给他送过去,他也从不嫌弃,毕竟吃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村里的人见到他都会跟他闲逗几句,他也从来不回嘴,只是一笑而过。

    因为年轻时候走南闯北的经历,也让他见多识广,好多稀奇古怪的事,他似乎都知道,虽然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是一提到他以前过往的经历,瞬间来了精神,总是滔滔不绝,好像这里面的话永远说不完一样,而我对于这些事也是充满无限的兴趣,没事的时候就会找到他,听他各种奇闻异事在我面前五花八门的乱讲一气,也算是志趣相投。

    五爷扛着那捆豆秧子,慢慢的来到村中间的一块空地,这里平时堆了一堆石头,也是人们茶余饭后休息拉家常的地方,他捡了一块平整的石板坐下,顺势把那捆豆秧子往身后一撩,叼紧他的烟袋深吸了几口。我看着他休闲的样子,也几步走了过来,坐到了边上,寻思听听五爷今天有什么稀罕事,拿出来讲讲。

    刚一坐下,突然听到街北头,一阵喧闹,不一会二力急匆匆的走过来,我喊了一嗓子“二力,村北那边出啥事了,这么热闹呢?”二力停下脚步“你还不知道啊,张家老婆儿没了,刚咽气不大一会儿。看这时段今天是出不去了,安排我挨家挨户通知呢。”

    我一听也就明白了,这个张家老婆儿,在村里人缘不错,特别是对村里的孩子们十分的疼惜,所以都爱围着她转,她快90岁了,四世同堂,现在重孙都会满地跑了。这么大岁数病逝,也算是喜丧。儿孙满堂,又没有受到太多的病痛折磨。

    这时刘五爷打算起身,我连忙叫到“五爷不着忙,今天快晌午了,殡肯定出不去了,坐着在唠一会!”

    五爷一寻思也是那么回事,就又坐稳了冲我嘿嘿一笑,说“那就跟你好好唠一会。”然后接着说“小子,你知道为什么今天张老婆儿不能出殡了么?”

    我也确实对这个很好奇,刘五爷一提这茬儿,我顺势把口兜里的打火机掏了出来,给刘五爷的烟袋锅儿点着,然后说“那五爷今天就给我讲讲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