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5 大都宪真是害苦了我 (第2/3页)
和树大根深,杨一清恐怕奈何不得。”
“况且我听说司礼监掌印太监张永也在内廷逐渐失势了,杨一清能直接插手朝堂事务的空间大受影响,未来的事情还真不好说。”
裴元道,“确实如此,不然的话,这帮家伙打出狗脑子才好。”
李士实也有点遗憾。
却听裴元话风一转,又道,“那不知道大都宪还记不记得前一段时间,户部侍郎王琼上书的那件事?”
李士实纳闷道,“贤弟说的哪一件?”
裴元道,“前段时间,王琼因为朝廷养的冗官太多,耗费了大量钱粮,因此上书了朝廷要求裁革冗员。”
李士实听裴元起了个头,立刻明白裴元说的是何事了。
他便接话道,“这件事我知道,王琼的这封上奏,正好赶上那时候杨廷和接任首辅。”
“杨廷和要做出些事情来,看看众人对他出任首辅的反应。”
“裁革冗员的事情动静够大,也能收集到足够的反馈,于是杨廷和就大力支持此事。而且他为了推脱责任,还把吏部尚书杨一清推到了台前做事。”
李士实点评了下,“那时候两人就闹得有些不太愉快。”
点评完了继续道,“只不过正好赶上平叛大胜,急需要解决陆完的问题,所以就形成了共识,打算让陆完接替我的位置,等他到位后,再由他配合杨一清完成这件事。”
裴元提醒道,“之前朝廷的目标是清理冗官,这是个得罪人的活儿,杨一清当然不愿意干。”
“可是朝廷让陆完担任左都御史,清理冗官的方向就改为了追杀刘瑾余党。”
“杨一清本就是靠反刘瑾起家的,对这个变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而杨廷和,虽然阴不到杨一清,但是他的主要目的,是在上台后展示首辅权威。最终收拾哪些人,对他并不特别重要。”
“看似各方面都很好的局面,只可惜,却要牺牲大都宪的利益。”
李士实听完,感慨道,“若不是贤弟为我分剖,只怕老夫如今还在梦中。”
李士实也不多想了,直接向裴元询问道,“那以贤弟之见,如今愚兄该如何是好呢?”
裴元闻言,很矫情的犹豫道,“这是你们文臣之间的争斗,我一个武人插手,怕不合适吧。”
李士实诚恳的说道,“以你我之交,何必说这种见外的话?愚兄此时六神无主,还望贤弟一定要拉我一把。”
裴元举杯犹豫再三,终究是一口饮下,唏嘘道,“我本不想掺和这些朝廷的事情,大都宪真是害苦了我。”
说完之后,也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裴元对李士实直接了当的说,“陆完功大,大七卿中必定要给他腾出一个位置的。但只要你坚守住自己左都御史的位置,那陆完就只能换别的选择。”
李士实对裴元提醒道,“陆完也不是翰林,不可能去接礼部尚书的,他常年在京做官,比我们更清楚这些门道。”
“何况,他这么大的功劳,朝廷要是逼得的他进退两难,那就是朝廷的错。他们根本不可能用礼部尚书来算计陆完的。”
裴元对李士实宽慰道,“你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到时候,我会让兵部尚书何鉴滚蛋的。陆完一个兵部侍郎,晋位兵部尚书本就是最理所应当的事情。只要兵部尚书的位置出现空缺,别人根本拿不出理由非让陆完去别的岗位。”
李士实听完直接沉默了。
堂堂一个兵部尚书,朝廷的大七卿,你能说弄走就弄走,这叫做不想掺和朝廷的事情?
裴元这话倒不是装逼,而是确实存在不小的把握。
何鉴虽然借助“马中锡案”,让杨廷和与杨一清的矛盾恶化,成为了关键第三人。
但是作为当局者的何鉴却肯定明白,这件事不止他一个藏在暗处的人,背后还有一支神秘势力伸手参与过。
一开始裴元找他挑明“马中锡案”的关键作用时,何鉴说不定还动过要不要把裴元的底细挖出来,弄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算计的心思。
但是等何鉴迟迟没有动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