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离谱 (第3/3页)
透也被封官加侯。
马太爷和刘悟透都是王贺二人的救命恩人,又忠心耿耿倾家荡产跟随前来武昌,王**决定任命马刘二人为贺总司令管辖的新一军军长和新二军军长。
半个月不到,就被任命为省府三镇驻防部队的军长!马太爷极度兴奋跑到归元寺烧香跪地磕头,祖上积德,感谢佛祖保佑。
年轻的刘悟透却很冷静,以‘无功不受禄’的理由委婉拒绝了王**的任命提拨。王**认为刘悟透的聪明才智明显在马太爷之上,甚至在陈王贺三人之上,是能独当一面力挽狂澜的王者之才,留在身边,应急之时必有大用。
一定要把刘悟透留在身边,知道刘铁匠最喜欢机械制造的王**又抛出一个极具诱惑的条件:任命刘悟透为汉阳兵工厂的厂长,全权独立管理。
张之洞老爷子创建的汉阳兵工厂是整个亚洲数一数二的工业制造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军火商。
这个条件也震撼住想生产****的刘铁匠,官办的汉阳兵工厂的机床设备和技术积累是当今中国任何军火商极难具备的,如果经营良好,可能实现军火兴国振兴中华的理想。
曾经公开声称能‘领悟原理,看透人心’的刘悟透思考一番后,直接拒绝了王**的汉阳兵工厂的厂长任命,但真诚建议:“应该选择一位出国留学过的专家担任汉阳兵工厂的厂长,精通中外机械制造的技术核心,且声望显赫,不易被动荡政局所干扰,比如铁路业界的詹天佑。”
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建议,王**佩服得五体投地。
决定回牛角镇的刘悟透表示只想带走汉阳兵工厂废弃不用的部分机床和一些配置零件。王**答应保证兑现:汉阳兵工厂的废弃机床和配置零件装满三艘‘淬火’帆船。
在武昌临江码头,马太爷准备行李正去汉口正式出任驻防部队军长时,刘悟透单独将马太爷拉到一处僻角,说出心里话。
“我琢磨分析袁世凯撤军是心怀鬼胎,实力雄厚金戈铁马的他也看出同盟会革命党不敢硬拼的秀才气质,明年出任第二任大总统后必定会搞终身制或直接复辟称帝,忤逆之前,他必定安排嫡系亲信镇守四川湖北二省,以防这两地又带头谋反。我接触过陈王贺三人,城府尚浅,都缺乏独当一面的才能胆识,当一省老大,不符合常规,升得快,也跌得快,跟随他们,靠不住,容易大起大落,生死未卜。”
“那该怎么办?”马太爷问。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我们趁陈王贺三人还得势时,离开树大招风的武汉三镇,回到深山僻壤的巴东争分夺秒巩固自己的根基,再坐观时局变化。”刘悟透建议回巴东深山里。
“舍弃唾手可得的汉口军长,回去怎样巩固自己的根基?”马太爷又问。
“马爷你出任巴东县县长,我把汉阳兵工厂的废弃机床带到牛角镇开办小型军火厂,让你的四儿马霜接任牛角镇镇长一职,互成犄角的父子二人结交豪杰壮士招兵买马,同时施仁政造福百姓,守护一方平安,宜昌的马家生意做经济辅助,我提供军火。躲在深山里培养势力比在汉口培养势力容易!”刘悟透劝,又耳语传授‘出任巴东县长’的话术。
马太爷再次相信刘悟透,听从铁匠的安排,他立刻去省府觐见王**和谭部长,以‘年迈体衰不宜带兵征战,适宜安抚巴东地方百姓接受民国制度的优越性’的理由请求辞去军长任命。
这个理由滴水不漏。
王**也不勉强,就顺水推舟当场任命马太爷为巴东县县长。谭部长赏银七千两,用于犒赏此次从牛角镇赶来武昌的几百乡勇士兵们。
接过县长任命状和赏银的马太爷给两位上司鞠躬敬礼感谢:“以后王**和谭部长有什么琐事需要老夫出动,老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省府大官满意欢笑,三人皆大欢喜辞别。
名利双收的马太爷怀揣省府的巴东县长任命状回到武昌码头与几百牛角镇乡勇会师,他立即把七千两白银一文不少分平均发给六百余名牛角镇乡勇。
六百余名乡勇包吃包住来了一趟武昌,也都没开一枪打一次仗伤一人,就人人获得十一两白银,不由齐声高呼:“革命万岁!马太爷万岁!”
见群情高涨,刘悟透踩脚示意马太爷趁机笼络人心。
马太爷明白,敏捷大声问乡勇:“你们愿不愿意跟我回牛角镇,回巴东!”
“我们愿意永远跟随马太爷!马太爷万岁!”趁机拍马屁的孔二爷起哄。
穷山僻壤的乡勇们没打一场仗流一滴血,就得到赏银甜头,都情不自禁跟随孔二爷一起高呼:“我们愿意永远跟随马太爷!马太爷万岁!•••••”
满面红光的马太爷决定直接带领这些乡勇去巴东县城走马上任。
满载汉阳兵工厂废弃机床零件和几百乡勇的帆船队浩浩荡荡逆流驶往巴东县,驶往牛角镇。
长江水面,牛角镇帆船上的所有人都在高兴感叹:改朝换代之际,什么离谱的事都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