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离谱 (第2/3页)
一种统领万军建功立业当皇帝的思维在诱惑小镇铁匠:乱世出英雄,机不可失,稍纵即逝,凭我的体魄和智慧,如果参军去打仗,并不比姜子牙诸葛亮们差,说不定一路奋斗,底层出生的他,最终也能创就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的帝王霸业。
一种知足常乐谨慎行事才能安身保命的理智又在劝诫小镇铁匠:眨眼当军长,部队军官士兵会臣服吗?是不是好运过了头?才上任一个月的陈**能掌控住四川一个大省的局面吗?
刘悟透突然醒悟,委婉向谭参谋长表示:“实业兴国,不能当官。家有老小,不能脱身。我只是小镇铁匠,不堪大用,但坚定支持中华民国政府革命军对抗袁世凯!”
谭参谋长急了:“唐朝的猛将尉迟恭不也是铁匠出身的吗?你这副猛将体格不参军打仗可惜!王总司令还说你的谋略智慧堪比诸葛亮,不请你出山去武昌,要治我的罪!”
好不容易与晋升大官的陈王贺扯上关系,如果顽固拒绝,会伤透人家的器重之心,四川援助武昌在急,不能耽误参谋长的时间。
足智多谋的刘悟透突然想到一个好办法,他急说:“跟我来,牛角镇还有一位豪杰人物愿意出山。”
铁匠把一队持枪士兵队伍快速带到牛角镇镇政府大院(前衙门大院),镇警察局也在院内办公,一群不速之客见到马太爷镇长。
刘悟透立刻大声简洁告诉马太爷:“王总司令想请你出山去武昌。”
“那个王总司令?”马太爷疑惑。
铁匠立刻贴耳告诉。
马太爷瞪目吃惊,心里炸裂感叹:改朝换代之际,陈王贺三人升官晋爵可真快!这王总司令上个月还是牛角镇牢房里的囚犯!
马太爷也算是陈王贺三人的救命恩人,攀扯关系捞点好处不在话下,但得知是去武昌对抗北洋军的袁世凯,他有点犹豫。
察言观色的刘悟透又贴耳相劝:“这次我也要去武昌,马爷你认为袁世凯和北洋军能把全中国已经剪掉的长辫子全都拼接上吗?清朝必亡,不可逆转。袁世凯就是项羽,孙中山先生就是汉高祖刘邦,陈王贺就是辅佐开国皇帝的张良萧何韩信,如果不去出力表现衷心,以后凭什么给你加官封侯,汉朝的一个侯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机不可失!”
喜欢耀武扬威的马太爷心动了:每次中国改朝换代的时候,升官晋爵最快,当年刘邦手下一帮沛县种田杀猪吹唢呐驾车记账的,七年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为南征北战的大将军和宰相。
想通过后的马太爷斩钉截铁告诉谭参谋长:“哪怕众叛亲离,小人马丕单枪匹马都愿鞠躬尽瘁跟随孙中山先生,都愿赴汤蹈火跟随王司令去支援武昌起义军!”
当天中午,马太爷立刻召集牛角镇所有公务员组成临时国民革命军牛角镇小分队,搬出牛角镇的所有军火和钱财,准备跟随谭参谋长乘船去与王司令大部队会师,但马太爷认为这还不够忠心耿耿,他立即率领持枪小分队在集市强制抓壮丁当兵,看到青壮年男人就威逼抓住,独独没有骚扰刘悟透两间工厂的员工。
马太爷把镇里的行政管理权暂时交给了镇政府的会计(以前衙门大掌柜)杨先生,并让刘悟透工厂的八名工人歇业去镇政府协助保护杨先生处理日常政务。
一支六百余人的临时混编队伍组成,包括马太爷刘悟透孔二爷张衙兵,由谭参谋长率领,没枪的就抄拿菜刀标枪铁斧铁锤弓箭鱼叉,全部乘坐包括三艘‘淬火’在内的十三艘牛角镇帆船,浩浩荡荡从哭河驶向长江,赶去武昌与王司令会师。
行船三天二夜后,谭参谋长成功与王司令在武昌会师。
汉口汉阳的北洋军与武昌的起义军隔江大炮对轰了一个月,激战没有,小战不断,袁世凯始终没有命令北洋大军渡江一举歼灭黄公指挥的革命起义军。
各地起义的国民革命军都持观望态度,只有王司令率领四川援军前来助阵。
全中国所有明白人都知道:大势已定,长辫子的清王朝灭亡无疑,谁都救不了,北洋军阀也无法挽救,两面光的袁世凯只是在投机倒把拖延时间,企图捞取政治好处。
急切想在战场立功的马太爷建议王司令率领他们主动夜渡长江突袭攻打江北的北洋军大营,硬碰硬,血腥决战,打出革命军的威望。
但武昌起义军大本营不允许,主张议和,一切军事行动的本质是:结束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谁当民国大总统都无所谓。
马太爷们赶到武昌不到半个月后,孙中山和新组建的南京国民政府做出让步,承诺第二年年初推选实力雄厚手握北洋军阀的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任总统。
袁世凯的北洋军迅速撤离湖北,汉口汉阳光复,湖北刚成立的民国政府威胁解除,黄兴前往南京组阁,支援立功的湖北人王司令荣升湖北军政府临时**,谭参谋长担任财政部长,贺师长就任武汉三镇驻防总司令,三人急于培养忠诚亲信。
一人成仙,鸡犬升天,带人前来武昌打仗却没有开一枪的马太爷和刘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