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名将风范 (求订阅) (第2/3页)
则。
节节抵抗、诱敌深入、保持外线,后退决战。
即利用现有的阵地。
尤其是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三条河流、逐步抵抗、消耗敌军。
保持主力部队于外线。
等日军推进到我军控制区域之后。
全力总攻、左右夹击,包围并且歼灭之。
本应该是战略反攻战区。
现如今只能够被动防守,以后退决战的时候与日军死拼。
作为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薛岳。
自身也是很难接受现如今的敌我态势。
但没有办法。
薛岳以及九战区的一众作战参谋、高级军官们实际上非常了解日军的战术战略思想的。
甚至陆军大学在双方开战之前,其内的日军教官也确实是实打实的教学生。
“攻击第一、包围第一。”
实际上是日军的战术战略准则之一。
抗战时期的国军部队也有着类似的攻击精神。
有敌无我,有我无敌!
统帅部很快做出了相应的判断。
最后一众国军将领们一致认为。
冈村宁次的目标,就是为了攻占长沙,打开进攻山城的门户。
作战之地点在于湖南。
九战区境内,指挥此战的,自然还是薛岳。
常瑞元为此发去了数封电报。
确认战况。
在常瑞元看来。
虽然日军兵锋正盛、作战兵力充足。
但位于长江以南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的江西、湖北和湖南两三省交界处。
山川湖泊纵横、星罗棋布。
大部队根本就难以展开。
日军最好的进攻方向是沿着粤汉铁路和两湖的湖滨地区南下。
但作战区域颇为狭窄,大部队无法展开。
而且为了阻挡日军南下。
当地军民提前做出了相应的决断。
他们破坏了乡村之中的小路、没有路的稻田地里面已经灌满了水。
百姓们牺牲了一季度的收成,就是为了打鬼子。
这里面还被埋设了大量的地雷。
别说是机械化部队展开进攻了,就是步兵想要发起攻击。
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小命够不够硬。
有了这些准备,有了常瑞元等统帅部高级将领的支持。
薛岳对于此战信心十足,踌躇满志。
他在常瑞元等一众高级将领们的面前表态:“将战地公、铁、驿彻底破坏。”
“使敌机械化部队不能运用。”
薛岳之所以能够成为抗日名将,而且名气这么大。
也和其善于总结有一定的关系。
华北抗战,日军机械化部队给各部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随枣会战,也是机械化部队撕开的防线。
“将战地民众物资疏散藏于公铁路三十里外安全地带,使敌无食可用。”
提前进行疏散工作。
是淞沪、金陵、徐州、豫东、乃至武汉会战以来的血泪经验。
很可笑的是,仗打了一年、直到武汉会战结束。
国民政府才意识到提前疏散民众是一件多么正确的事情。
“平时准备周道,战时自然应对自如。”
而这一次,薛岳提前进行了准备,并且进行了充分动员。
所以百姓们才会愿意帮助九战区、帮助国军部队作战。
“不呆守阵地、不死用方案,彻底集中兵力使用兵力,采取绝对优势,以反包围破敌包围。”
这同样也是武汉会战的经验。
说起来,这还是史迪威当初面见常瑞元提出的建议。
不过在此之前。
白健生便已经有过类似主张。
只是在其指挥之下。
作战部队并非发挥出想象之中的战术能力。
当然了。
薛岳现如今自信的本质不仅仅是因为判断出了冈村宁次的战术选择,其实也和前面几批的美国援助。
以及苏联援助有一定的关系。
现如今的第九战区。
不仅仅有六门150毫米口径的重炮(2徐州会战剩余+2原本就有+2原本划拨楚云飞指挥的两门德式重炮),
还有大量的高射机枪、高射炮,迫击炮。
南昌会战让九战区的将士们面对日寇依旧保持信心,士气也相对高昂。
另外因为大量部署高射炮和机枪的原因。
日军轰炸难度增加。
导致他们能够按照原定的轰炸机会摧毁情报之中的兵站、仓库,甚至是中转据点。
九战区各部队相对而言元气保存的还算不错。
即便是没有这些东西。
薛岳也一样会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