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三保猜想” (第3/3页)
群臣纷纷告辞,都知晓陛下与郑和等人可能还有对奏详谈。
皇太孙朱瞻基都摆好了架势,准备听郑公公讲述海外异闻。
却不想……
“喧闹一日,功课都有懈怠,带皇孙回宫罢,温故而知新……明日我要考校功课!”
朱瞻基稍愣了一下才起身:“遵皇爷爷的旨,是孙儿怠慢了!”
“郑公、王公,待过几日得闲,我再请教海事学问,恳请二位大伴不吝赐教。”
二人立即起身,受宠若惊:“皇太孙若看得上我二人,一定知无不言!”
见礼后,朱瞻基走了。
二人才夸赞道:“太孙肖父,更肖陛下,幼时聪颖,如今更见得体稳重……”
朱棣哈哈大笑,算是认可。
他对朱瞻基的宠爱不作掩藏,众人皆知,否则又怎么会册立皇太孙呢?
待得那身影消失。
朱棣笑容逐渐收敛,变作正色:“摆驾御书房,奉茶;予二位伴伴醒酒!”
众人皆起,又宫廷太监前去安排。
而后它们才随朱棣转场。
除二人外,十几位也都在场,今日本就为齐奏均衡之事,少一人都不妥。
来到御书房。
门外已有锦衣卫严防,与那一夜相同,一应无关人等全被隔离在外,不得靠近书房窥探圣仪。
朱棣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你等于海外得见真神,又遭神明所挟,失踪月余……”
“这月余时间,你们经历了什么?见到了什么?又去到了哪里?”
锦衣卫暗子记录,于那月余时间中是为空白。
除十几位当事人外,无人知晓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而前后比对,也能发现一些变化、端倪。
在神游归返后,他们无不对均衡展现虔诚信仰……
几日前。
福建布政司密报已经送来,其中提及多件怪事。
其中最为惹眼的,就是王景弘威胁福建布政司参政。
如今朱棣已经知晓缘由。
神使尊贵,不得侵犯。
此外,还有码头上行香还愿被终止一事……
郑和皈依多个教派,相互并不冲突。
可后来他所呈现的状态则是‘只尊均衡’,外道皆不入眼。
朱棣在想,是那神明善妒?
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听得陛下疑问。
郑和等人相视一眼,皆深吸了一口气,才听他娓娓道来——
“那便从那一日讲起吧,神使登船,而引发冲突……”
这些事朱棣已经听过一次。
但他并未阻拦。
因几个暗子位阶低下,不见得能看得真切,且思维判断也与郑和等人相差甚远。
郑和也提及他们对蒙元后裔的猜测,最后引申到道教之上。
王大三人所言,只止于蒙元后裔以道教为掩饰身份,立足海外的手段猜想。
而郑和却道:“神明使者,皆将神国以外之地,称为罪土、恶土!”
“大明也不例外!”
“以神使之言,神明或曾在极其古老的年代,降临中华之地,赐下教化福泽……”
“只是那远古之人悖逆了均衡,才引得真神震怒,被放逐遗弃!”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神国子民所用‘均衡神语’,其实与我大明所用语言相同了!”
“因为我们极有可能就是被均衡遗弃先民的后代!那道教演化之源,就是均衡!”
“如此再来延伸猜想……”
“秦皇汉武为何要求长生宝药?或许那方士都隐约知晓,世上真神的存在,才欲要航行海外找寻仙踪!”
朱棣听后,大为震撼。
以多条线索分析,逻辑是说得通的。
否则为何均衡标识与太极图相似?均衡神语又与大明汉话相同?
古代帝王又为何频频出海,寻觅仙山?
“皇上,这只是我等后来的猜想,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就连神使也不知,我等也不敢多于探寻,唯恐亵渎神明!”
待郑和说完他所推论定立的“三保猜想”,又话锋一转。
“不过,祂曾允我们带回均衡的意志,也带回那神游之际,所得见世间的真知……”
“那日我等被神明所掳,只眨眼间就到达高天之上,搭乘神明法器,遨游九霄,山川湖海皆在脚下,是浩瀚,亦是渺小……”
郑和开始讲述神游正文。
朱棣认真听着那貌似光怪陆离,又偏是不经修饰的言辞,渐渐痴了。
他已忘却了帝王仪态,嘴巴微微张开,便是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