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三保猜想” (第2/3页)
但陛见少不了他,只能居中调解:
“费大人,此事我等信不过别人,唯有你能担此重任了。”
听郑和都这么说,费先仰就没办法了。
却还是没能体会正副两位主使的深意,只是不甘愿的领受命令。
“那便如此吧,诸位先行赶路,我等缓行!”
“蠢货!”王景弘又暗骂一句,懒得提点他,又走到周若男身旁:“小神使大人,一路上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若是有人怠慢了你,或是不遵你得意,你先记下,待得到了顺天府,我再来为您收拾他!”
周若男笑着点头,也没多说。
别人看法如何无所谓,小觑也好,冷落也罢。
正如吾主所言,背弃均衡的,也遭均衡的背弃。
自己也不去理会那人就是了。
很快。
先头部队组成,快马出发。
周若愚兴致缺缺,钻入马车里躺尸,继续经历颠簸折磨。
……
又过数日。
浩浩荡荡数百骑兵,终于抵达顺天府。
城中子民惊诧,还当北方又有战事燃起……
郑和担心引得城中非议,连忙命人举起钦差仪仗,宣唱城中——
郑和率西洋总兵,于海外凯旋而归。
异邦诸国来朝,礼敬大明德威!!
城中气氛才为之一变,陡然沸腾喧哗,高呼大明雄威,吾皇万岁!!
第一时间。
郑和到来的消息传入紫禁城。
朱棣大喜而起:“摆驾午门外,迎接钦差归朝!”
庭中大臣皆喜。
而皇太孙朱瞻基也在行列当中,他又作恍惚……
郑和归来了?
那之前一夜惊闻,到底发生了什么?
城中消息闭塞,也无京师传来讯息。
不过照这么看,那一夜惊闻必定还是与郑和有关。
信未至,人先到。
郑和必定快马加鞭赶来,就为陛见,禀告大事!
宫中皆动,当到午门外摆好圣仪时,钦差队伍也恰好到了。
郑和快走几步,也无需身旁礼官唱名,只他自己就激动的高呼——
“郑三保不负陛下圣命,带西洋总兵两万余人,宣威海外,令万国来朝!!”
“吾等拜见永乐皇帝陛下!”
随他话音落下。
王景弘等人亦是上前作揖见礼:“拜见永乐皇帝陛下!”
“哈哈哈哈。”
朱棣声音洪亮,也大步踏去:“郑伴伴,无须多礼!”
“起,都起!”
他上前狠拍郑和的肩膀,若这对象换作王景弘,怕是要疼得龇牙咧嘴一阵。
偏是郑和生的健壮,有大将之风。
与此同时。
朱棣目光也扫过场间,一眼就看到人群中几个蒙元后裔模样的青年。
只有六人?
还有三个稚童应落在后面。
费先仰也不在,包括锦衣卫千户营到场只有一半。
他心里有数了,也未在场间多说,带众人入宫。
一路至宫城宝殿。
朱棣还介绍这皇宫新修建的宫殿、院落,“迁都已在进程之中,瓦剌谈判事宜告一段落就准备行动,大运河贯通,方便了搬迁运输事宜……”
郑和等人都恭敬聆听,时而发出赞扬,也博得龙颜一悦。
到殿内。
郑和就开始禀报西洋所得。
例数各国国号、地理、强弱与风土特产,又说进献何物,带多少使节来朝。
听得这话。
所有人充斥喜悦当中,为大明之强盛而贺!
瓦剌‘小胜’又如何?
放眼海外,大明已无敌手,瓦剌之乱平定,天朝上国之名便无可动摇。
一番唱名后。
便是赐宴环节。
郑和又说在应天府得太子款待,城中开夜禁四日。
朱棣大笑,也大手一挥:“顺天府亦为郑公之功而贺,为大明而贺,开夜禁五日!”
如此划分顺天、应天主次,可见朱棣对迁都之事的看重。
群臣皆喜,氛围热火朝天。
宴席开启时。
随行人等就先安顿出宫,其中自然包括跳鱼等人。
马林迪使团在济宁时并未下船,还须一段时间才可抵达,而他们本就是一个“挂件赠品”,若无均衡荣耀加持,在诸国中排位靠后。
神使身份暂不能揭晓,一切还需等宴席后,由皇帝圣裁。
大约一个时辰后。
宴席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