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四章 高原夏菜;无人机直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四章 高原夏菜;无人机直播 (第3/3页)

统、飞控系统都很稳,在空中几乎不会摇摇晃晃,这是一款成熟的多旋翼无人机!”

    “丰凯植保无人机还没正式销售,是不是还缺乏无人机喷洒和控制装置?”

    “我们要不要也做多旋翼无人机?”

    “没必要,这是烧电的玩意,干不了重活,耐力不行,航程短。”段谦说道。

    “别想那些了。”

    易教授叹了叹气,2006年,南京农机化所邀请雅马哈举行了中日南京航空植保研讨会。

    2007年,农机化所和汉和航空就开始了无人机产业化探索。

    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一开始路线就不一样,我们学的是雅马哈的直升无人机,而丰凯是多轴无人机。”

    “要学丰凯,就意味着很多东西都要推倒重来。”

    “就是,我国和岛国情况相似,都大面积种植水稻,雅马哈已经证明了直升无人机才是正道。”

    “电动无人机缺点太明显了,只能小规模使用,大规模还是要燃油机。”

    “再等等看吧。”

    “也不知嘉禾会率先在哪里正式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

    “南方吧,应该是冲着水稻田去的。”

    农机化所一边等待,一边也向雅马哈发去了咨询。

    得知雅马哈没有多轴无人机的研发计划,并且也不看好多轴植保无人机的前景,直言燃油机才是王道。

    熊少丰和段谦又有了信心。

    易教授心中也犹豫了。

    丰凯的植保无人机的研发路线与主流不同,那是不是真还有缺陷,不然为什么一拖再拖?

    毕竟是雅马哈啊!

    从1989年就开始销售直升无人机,如今的植保无人机rmax有近30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改进,是全球行业的标杆。

    岛国也是无人机飞防最成熟的国家,现目前在田间作业的无人机就有3000多架,飞手14000多人。

    无论怎么比,雅马哈的直升无人机都占据了绝对的技术优势。

    而在岛国,雅马哈的团队听到华夏要搞多旋翼无人植保机,完全就当成了是个笑话,成为了业内的谈资。

    多旋翼?电动?

    你说的怕不是航模!——

    柑橘是我国南方的支柱产业之一,但自从其它水果品种发展起来之后,就陷入了颓势。

    不过也和品种结构调整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而郭阳培育的品种就是杂柑中的一种。

    如果要类比的话,用爱媛38来对比可能要比较合适,在浙江地区也称之为‘红美人’。

    不过郭阳利用种子商店培育的品种商品性还要好一些,抗逆性也更强,同时成熟时间还要提前半个多月,最适采收期提前到了10月。

    但口感这事儿是因人而异的,具体怎么样,还要种出来才知道。

    就拿象山红美人来说,从2001年引入国内,2008年才在大棚里试种成功,但2013年才建立起第一个30亩的规模化基地。

    其它的柑橘品种也都还没火起来。

    不过嘉禾做柑橘园只是为了保证嘉禾超市的果品供应,并不会大肆去发展。

    相反,郭阳更钟意的是柑橘苗圃的发展。

    如今,国内的柑橘种植面积还只有1950万亩,但等到郭阳穿越前,种植面积已经飙升到了4500万亩。

    两千多万亩的面积增长,那该需要多少苗木?

    5月24日,飞机在蓉城双流机场降落。

    这次出来,郭阳带的是上一任司机老宋,两人出了机场,就见到了那道熟悉的身影。

    依然很瘦,但精气神却很足的张伟在几十米开外不停地挥手。

    张伟主动请缨要来接的,郭阳也就没找其它人。

    郭阳走上前去,“走,去看看张总的合作社。”

    “好。”

    张伟带头向停车场走去,开的是一辆本田雅阁。

    “可以啊,这车。”郭阳说道,同时也有点不解,按理说这时候张伟不应该买车。

    张伟笑着解释道:“我哪敢买这车,这是我找村里人借的,现在我就买了个长安之星开着,还是二手的。”

    “哈哈哈,慢慢来,总有好起来的那天。”

    一路闲聊。

    张伟回来的这半年也过得很充实,找地、租地、整田,一共一千亩的土地4月底就直播完成了大半。

    郭阳不禁诧异的问道:“你还真敢让丰凯的人用你的田做实验啊,就不怕有什么闪失?”

    “嗨,主要是没办法了。”

    张伟一边开车,一边说道:“3月底育的秧苗数量不够,还没管理好,只能用无人机直播试试,死马当活马医呗!”

    “直播时间是4月底,而插秧时间是5月中旬,要是出苗效果不好,就只能再到周边看哪家有多的秧苗,钱买,但要是出苗效果好,那就省了一大笔钱。”

    “最主要的是丰凯是免费用无人机给我播种啊!”

    “那效果到底好不好?”

    “等下到了就知道了。”

    水稻直播技术这个时期还是新鲜玩意,更何况是无人机直播,需要提前催芽,水田的平整度和水量也有要求。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不过张伟是第一次搞合作社,经验和技术上差了些,育秧环节就出了问题。

    就这样,还敢试验无人机直播,只能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丰凯农机也是,胆子忒大了点。

    产品发布会都还没开呢,只是试验机就敢这样搞。

    抱着好奇的心思,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张伟承包的稻田,只是地点不对劲啊!

    “嗯?你老家不是在德阳吗?”

    “那边出了点差错,就换到郫县这边来了,这里也更靠近成都,搞稻田绣球的农旅模式更合适些,政策支持也更多。”

    “地方关系呢?”

    “我外公是这边村书记。”

    “那没事了。”

    郭阳透过车窗观察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田埂上间距相同的一株株绣球,不过可能是时间太短,绣球不够大,看起来不够气派。

    还好没让徐小雪来,就这?种田有啥好浪漫的。

    不过水稻直播的效果倒是有点出乎郭阳的预料,虽然看起来杂乱无章,没有另一半插秧的稻田整齐,也没那么粗壮。

    但出苗数量是肯定够了,稻苗也健康,产量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从目前看,水稻直播模式是成功了的。

    “封闭除草剂打了没?”

    “打了,也是无人机打的。”

    “你就真一点也不怕出事啊!”

    “免费啊。”

    “植保无人机还在试机阶段,稍不注意就是大面积减产。”

    “能省钱就行。”张伟理所当然的说道:“我现在是负债累累,有一点机会都得抓住,而且和关程打了几年交道,他能拿出来试验的东西,都是有谱的。”

    张伟说他负债累累,郭阳是信的,也慢慢的琢磨出了这小子的逻辑。

    1000亩稻田,还有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投资,这没有个一两百万的投资是拿不下来的。

    种粮食本来就不赚钱,赚的是补贴,而现在补贴又不高,如果真按部就班的去育秧、插秧,以张伟现在的经验和能力大概率是要亏的。

    那还不如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博对了。

    不仅省了育秧、插秧的机器人工,还省了稻田打药的人工,无人机植保还是免费服务。

    这直接省了一半的成本。

    即使哪个环节出了错,稻谷减产,这小子也是赚钱的。

    郭阳想明白了,“高,实在是高!这几年在东和农机没白呆。”

    “没给嘉禾丢脸就行。”

    了点时间检验了翻张伟的成果,发现这小子是真的省,种子从天禾要了优惠,场地简单破旧,没有补贴的农机全是二手的。

    其中还有从东和淘汰下来的猎豹拖拉机。

    买农机的钱主要在了插秧机、收割机上,另外,这小子还要建仓储烘干设施。

    省钱是真的省,但每一分钱也都在了刀刃上。

    张伟前几年在东和农机真没白呆,善于思考,敢想敢干,迟早会出头的。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