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四章 高原夏菜;无人机直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四章 高原夏菜;无人机直播 (第2/3页)

利用种子商店育种。

    还是攒攒能量,去国外搞搞事情,等国内这批种子消化得差不多,再来一波大的。

    忙了一天回到家,郭阳才想起答应众人的肉苁蓉还忘了准备。

    如果真忘了,还不得被埋汰成什么样。

    为了众人的家庭和谐幸福,郭阳只好又联系了下庄正,顺手又点开了开心农场的页面。

    等安排妥当后,才发现农场的聊天页面又积攒了一些消息。

    都是徐小雪发来的。

    郭阳只好一一回复。

    “哟,郭老板这个大忙人,难得又玩游戏了,这么些天,你的菜都被偷完了,宠物也要饿死了。”

    “哈哈哈,你这等级够高的哈,树也栽了不少,这环保卫士的称号给你是一点也不亏,有机会再多给我们写几篇报道叻!”

    “应该够了吧,前些天可说了不少天禾的坏话,也唱衰了粮食产量,领导都让我们适可而止,不要太过分。”

    “谢谢哈。”

    “就这?”

    “那请你吃饭?”

    京城的一间卧室里,徐小雪看着郭大忙人的回复,不自觉的笑了笑。

    “部里想出一篇关于种业的报道,总结一下种业发展的成果,想用嘉禾来当主角。”

    “……”

    “知道你想低调,不会涉及到个人,只谈企业,名字都想了:《风雨峥嵘,铸就种业航空母舰》。”

    “……”

    “郭老板,你有偷我菜的功夫,就不能回复一个好啊,还是说要请领导给你打招呼啊?”

    “不是,伱这题目是不是太夸张了点,种业航空母舰?这太招仇恨了。”

    “响应政策啊!国家种子工程项目推出来那么多年了,总得有点重磅成果吧!”

    “不是,农业部想做种业专题报道,和《种子周刊》有啥关系啊?”

    郭阳可不想被人盯上,一边垦地播种浇水,一边思考该如何应对。

    “都是一个系统呀!”

    “噢,还有丰凯的植保无人机,在沙海里运输麦草秸秆、飞播造林,也大出了一番风头。”

    郭阳打算装死,不再理她,顺便也看了看丰凯的植保无人机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两天听人说了不少次了。

    结果随便一搜,就弹出了相关的图文,甚至还有视频。

    随便点开一个关于开心农场公益林栽树的视频。

    画面相对粗糙,但不影响观看。

    从高空俯瞰,草方格已经遍布裸露沙地。

    工人用带螺旋钻的打孔杆插入沙地,10多秒便打好一个孔,再顺势插入沙柳条、夯实沙土;

    大型运输无人机来回穿梭,一批批沙障制作材料被运往大沙远沙地带;

    播撒无人机也翻过一座座沙丘,将耐旱的霸王草、白沙蒿等草种撒向大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极度干旱地区飞播造林的技术模式;

    人与沙的鏖战,黄与绿的交锋,在这一刻防沙治沙展现出满满的科技感。

    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逐渐告别过去“人海战术”、肩扛手抬的治沙方式,治沙效率大大提升。

    沙漠里应该是什么样子?寸草不生,风起沙扬,鸟兽无踪,抑或是经过治理后绿浪滚滚?

    只见梭梭根部,有地面被顶起裂缝,瞅准位置,几铁锹铲下去,松软的沙土中便出现一窝乳白色的肉苁蓉。

    沙海农牧扎根沙漠,建起一片片绿洲,更是建成中药材肉苁蓉荒漠化治理沙产业示范基地,苁蓉切片、苁蓉茶、苁蓉酒等多种产品销往全国,每亩效益可达3000元。

    沙漠披绿,不是沙海人理想的全部。

    沙地是个聚宝盆,科技支撑、人沙共舞、点沙成金,是着眼长远的考量。

    这样的图文和视频还有很多,想来电视上也不会缺乏这样的报道,引起了一片片热议。

    开心农场是真的在种树!

    这不仅是一个农场游戏,还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但最让人惊叹的还是无人机转运稻草的画面,这在老一辈人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场景。

    “以前沙丘太大,卡车上不去,都是肩挑背杠,忙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不说,效率还低。”

    “那时候连卡车都少啊!”

    “高科技效率太高了。”

    “这无人机够牛,没想到机械化造林的年代这么快就来了。”

    无人机参与治沙在各地都引起了反响,内蒙、宁夏、南北疆,各地的治沙队伍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无人机的好处肉眼可见,节省了人力,效率也更高,科技感满满啊!

    社会上也不缺少赞扬的声音,看了一会儿,郭阳也感觉热血澎湃。

    不过也有点问题,开心农场的公益林和沙海的梭梭林并没有区分开来。公益林除了必要的管护,是不会人工种肉苁蓉的。

    这时的收益也远没有每亩3000元,不过这些都无伤大雅。

    就这样上网冲浪了一个多小时,郭阳才看了看徐小雪发来的消息。

    一连串的问号。

    郭阳都想象得到那种场景,随后又想起徐小雪去年说的,“让种田这件事,在西北变得浪漫。”

    西北的大多夏秋季才是盛开期,不过西南的稻田绣球倒是开了。

    要不要让她去看看?

    郭阳只犹豫了一瞬,就放弃了这个想法,麻烦!

    等以后真出轰动效果了,在行业里当记者的徐小雪想不知道都难。

    现在就当没这回事。

    准备准备,该去四川了。

    ……

    5月下旬的内蒙气温逐渐回升。

    汽车在仅有的一条公路上行驶着,两边划过的是一望无际的褐黄色沙丘,仅有孤单的电线杆子陪伴着它。

    一丛丛的沙蒿草、柽柳、绵刺、柠条、毛头刺、沙拐枣、沙冬青绽放出了绿意。

    车上,汉和航空的总经理熊少丰看着窗外的风景喃喃说道。

    “丰凯的无人机真有那么牛吗?听说他们的植保无人机也要商用了。”

    “新闻都已经铺天盖地的报道了,想来没有假,但不亲自看一眼,总感觉还不现实。”

    说话的是南京农机化所的易教授,大老远的来阿拉善,就为了亲身考察一下丰凯的无人机。

    实在是难以置信,难以接受。

    他们这头才开展植保无人机的研发不到半年,人家就直接拿出了成品的植保无人机。

    失了先机啊!

    “丰凯能做,农机所也能做。”小年轻段谦仍不服输的说道,“多旋翼无人机,想想也难以成为主流。”

    熊少丰和易教授没说话。

    黄色的土,黄色的山,在飞沙中翻卷着。

    等到了沙漠深处,见着了种好的梭梭林,几人也大感震撼。

    熊少丰说道:“谁能想到,丰凯最初的无人机竟然是用来运送麦草呢,别的不说,这还真是一项丰功伟绩。”

    段谦也笑道:“说起来,我在开心农场也积累了几棵树,看着这梭梭树成活了,还挺有成就感。”

    到了地点,易教授打了通电话,等了一会儿,就有两个黑面汉子挥了挥手。

    那晒得是真的黑,黑得像是煤炭,皮肤也干巴巴的。

    戴着草帽的陆汉斌走了过来,“是易教授吧,我们这里条件简陋,就只能在这里试一试机了。

    如果有机会,农机化所更想接触到丰凯的植保无人机,但一来还没正式对外销售,想买也没渠道,二来预售价15万元以上,太贵,还是先看看成品在说。

    “挺好,挺好,向你们致敬。”

    寒暄了几句,几人也不墨迹,沙海的无人机操作员向几人讲解了一番。

    然后就开始了操作,只见无人机扇叶转动,起飞,工人用绳索将麦草绑好,再度升空,向远处的沙丘飞去。

    易教授、熊少丰、段谦三人就这么愣愣的看着。

    “还真行。”

    “多旋翼啊!看起来怎么就这么轻松呢?”

    负责绑草捆的工人听了,笑道:“轻松好啊,不用人去背了。”

    三人就这么在沙漠里耗了一天,各种试飞、拍照、记录,仿若丰凯的工作人员一样。

    测试的越久,三人心中的惊讶难以复加。

    晚上一番应酬回到酒店后,易教授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太稳了!动力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