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三章 进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零三章 进度 (第3/3页)

粮食仓储业务起家,庞大的运输能量和完善的物流网络才是嘉吉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轮金融危机中,嘉吉粮食、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贸易都将为其带来巨大的收益。

    “嗯……这两年肯定有机会。”陈燕秋笑了笑,意味生长,“刚好公司能借此大赚一笔。”

    “哈哈哈…陈总监很懂啊!”

    “这是大趋势,除非这世界粮食大增产。”

    “不愧是粮食分析师!”

    趁着卸粮的功夫,郭阳几人又去看了看港口的木材。

    埃迪酋长在马塔迪拥有一座锯木厂,原本就储备了一些原木。

    这些天,又通过河流、铁路和公路从赤道省运来了一批珍贵的木材。

    都是上好的梨木。

    由于海南黄梨木的炒作,一些老料每斤价格达1.8万~2.2万元,折合每吨数千万元。

    而非洲梨木相对价格较低,但运到国内每吨也有数十万元。

    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除了粮食换的梨木,陈燕秋还迅速通过当地的政府关系,收购了一些原木,远洋船又满载了后,才返航。

    不过,埃迪酋长的1万吨玉米就没那么好运输。

    郭阳只能带领团队迅速和刚果(金)政府完成了土地和粮食的交易。

    马塔迪就有刚果(金)最大的面粉厂,相比埃迪酋长,政府的玉米大部份都会加工成面粉再对外销售。

    等政府的玉米出库,嘉禾在单独储存一批,剩下的直接交给埃迪就完事。

    郭阳的目光就回到了土地上。

    首先是组织框架的搭建,三个项目,至少能划分成二三十个种植园,甚至更多。

    每个项目的负责人,种植园的园长和技术负责人,每个种植园还要配备技术员,财务……

    前期至少需要从国内招聘两三百号人。

    其余的种植园经理,以及其它中层、基层管理岗位,则全部选择本土化。

    无论是从国内招聘,还是本土化进程,都会异常的艰难。

    在会议上。

    郭阳给众人说道:“可以分编号,到位了一个种植园的班组就开建一个。”

    除了团队,剩下的就是大型农机和工程机械,园区道路、排水沟、土地平整、沟渠。

    这方面就得丰凯农机和东和农机服务,不过这个板块余洪海熟。

    剩下的重点就是种子和种苗。

    这一块,主要由天禾种业牵头,和热科院、旱作中心合作,建立香蕉和油棕等果树组培工厂化育苗厂房、果树育苗圃、育种基地。

    这也是目前唯一能开展的建设工作。

    一处长满杂草的荒郊野地。

    草房上马,平地起家,几栋状似面包的新房子立在平地上。

    ‘面包房’不过15平米,很简陋,不过对新招聘的黑人员工来说,有房子就不错了。

    还只有黑人管理员有这待遇。

    在房子的不远处,则是正在开垦的荒地,不过土地积水、杂草、凹凸不平严重,只有简易工具的黑工开垦效率极低。

    而在马塔迪、金沙萨附近的一些城镇和农村,嘉禾也派出了专人在收购油棕、野生香蕉等果实。

    李义和邓鸣科两位专家这段时间也四处奔波。

    郭阳再次见到两人时,只看到了黑黢黢的脸,粗糙的皮肤,全身上下都是被蚊虫叮咬留下的伤疤。

    险些没有认出来。

    见到这种场景,郭阳也心有不忍,他把这件事情搞得有点复杂了。

    当即就回到金沙萨和马塔迪两处新租的种子仓库,将各种种子都给培育了出来。

    香蕉、菠萝、芒果、油梨、番木瓜;

    玉米、木薯、水稻、小麦;

    油棕。

    一共10个品种。

    现在自然能量多了,郭阳也没在这方面吝啬,培育的都是一些有竞争力的品种。

    消耗了1523点自然能量。

    其中最高的是香蕉和油棕,分别用掉了311和336点。

    香蕉主要突出品质和病虫害抗性,主要冲击高端有机农产品市场。

    油棕则看重棕榈油产量,以及生物柴油转化量,同时也兼顾了一些抗性特征。

    其它品种,也是同样的逻辑。

    热带水果注重品质;

    粮食作物注重产量和适应性,全部都是大品种,主打一个东边不亮西边亮。

    除了这些,国内已有的蔬菜和粮食品种,也都将到非洲来试试水。

    等把所有种子都培育好后,郭阳直接把还在各地调研农场、走访树农的李义和邓鸣科抓了回来。

    两人近期都已被晒得头晕眼。

    郭阳说道:“邓老叻,你可是嘉禾找来的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出事了可怎么办?”

    “还没那么脆弱。”邓鸣科摆了摆手,“现在当务之急是把种子准备好,等组培工厂和苗圃一建好就能动起来。”

    “种子已经从国内运过来了。”

    “油棕和果树呢?”

    “都有。”

    见两人不信,郭阳也不多说,直接把两人带到了仓库。

    邓鸣科和李义两人看着那分门别类的种子,都愣在了当场。

    “不是说好要自己培育吗?”

    “两条腿走路嘛。”郭阳笑了笑,说道:“这些种子也还不够看。”

    邓鸣科说道:“那后面就得看小李的了,胚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可是他的专长。”

    “哦?一年能生产多少苗。”

    “一条生产线能100万株油棕苗。”李义说道:“只是在刚果(金)缺人缺设备缺材料,投资可能会有点高。”

    “这我来想办法。”

    郭阳沉吟了会儿,说道:“这样吧,我马上要回国,需要哪些东西,整理个详细的清单给我,回头就发来。”

    “郭总要回国了?”

    “嗯,目前局面已经打开了,国内还有一大堆事,得赶紧回去。”郭阳说道。

    “那行,我们争取今天就把清单拿出来。”

    “ok。”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