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7章 不留下点什么是走不成了(保底2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7章 不留下点什么是走不成了(保底2更) (第2/3页)

主席马识途的办公室里,这位老人正在埋头写作。

    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几个小册子,上面写着《破城记》《报销记》《盗官记》《娶妾记》《禁烟记》《沉河记》等。

    今年65岁的马识途是如今四川文坛执牛耳者,他和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

    当初在文代会还是巴老带着魏明认识的他。

    而且他也是一个老革命来着,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

    由于经常更换职业,所以马老那时常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听那些人跟他摆龙门阵,扯乱谭。

    马老被这些生动的故事感染,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终于在1942年选择了十个最有意思的“龙门阵”开始创作《夜谭十记》,这一写就是40年。

    因为抗日和后续的运动,他的书稿三度被毁,他又三度重新创作,现在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内容,有些还通过文学刊物发表了出去。

    后世人,包括魏明了解他都是因为《让子弹飞》这部神作,改编的原著正是他的《盗官记》。

    不过姜闻的电影懂的都懂,都是整容式改编,跟原著的联系并不算多,《阳光灿烂的日子》《邪不压正》都是如此。

    写了一会儿,累了,他就呷一口茶,溜达一圈,然后看看书读读报。

    手边几份都是今天新出的报纸,前面两份他大略扫过,兴趣不大,直至看到了《中青报》。

    头版头条是一个加粗大标题《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他点点头,这个标题有水平,可以直接用来做宣传标语了。

    继续看下去,原来是关于新晋人气作家魏明为家乡小学捐款一千元的事迹,标题这句话就是引用了他的原话。

    看到这,马老就想到了前两天刚看过的《放羊班的春天》,那篇相当惊艳,也是讲教育的,再结合魏明捐款的举动,看来他是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同志啊。

    后面还有魏明的原话“就是因为我没有上过大学,又在大学工作,所以才深刻体会到大学生活的好,我希望我的家乡能走出更多大学生,他们的出现必将改变家乡的面貌!”

    马老点点头,当初在文代会自己都没想到巴老介绍的这个小朋友崛起速度会这么快,会有今天这么大的成就。

    现在写中篇的人里面能跟他较量的应该几乎是没有的,《人民文学》重点推出的三篇,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个《放羊班》。

    放下报纸,他正要准备继续写,有人找上门来,是《星星》诗刊的主编白航,也是《星星》的创始人。

    “马老,我来找文联借车,求批准。”白航道。

    马老看着比自己小十岁的白主编问:“小白你要用车吗?”

    “不是我自己用,我是为了帮人的忙,”他笑道,“你还记得魏明吧,你之前从燕京回来还提过他呢。”

    “记得啊,我刚刚还看到他的报道了呢,怎的?”

    于是白航把自家编辑在火车上偶遇来川寻亲的魏明一家的事讲了一遍。

    “我觉得同为文坛中人,这件事咱们得帮啊。”

    除了都是文坛中人,另外白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