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二章 恭迎平辽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九十二章 恭迎平辽侯 (第2/3页)

 陶杰见其神色,竟然纹丝不动,内心感叹。

    前番在金州。

    自己向将军讲述朝鲜形势,将军指出,唯独此人不会受金江军势大而影响,应当给予重视,另当别论。

    刚才自己试探一番,果然如将军所言。

    口头上的言语,终归不如亲眼所见,陶杰最后笑道。

    “金江军即将入朝,沈使可以归汉城,见一见金江军军威,再做决定不迟。”

    沈器远这才变色。

    此人如何就料定自己会有动作呢?

    他打听到,还是猜到了什么?

    投鼠忌器。

    陶杰离开后,沈器远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该联络的人,还是继续在联系,加强自身的实力。

    离开全罗道后。

    陶杰又分别拜访了三部义军将领所驻守的地方,然后才返回汉城。

    朝鲜划分为八道。

    分别为咸镜道、平安道、黄海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全罗道、庆尚道。

    道下设州、府、郡、县。

    刘兴祚把朝鲜国王的态度,告知了陶杰,陶杰面色没有意外。

    “我这番劳碌,跑遍了朝鲜大半个国家,不也是为了朝鲜国主的王位稳定么。

    他不但应该领情,更应该感恩戴德。”

    刘兴祚听到陶杰的话,虽然语气傲慢,却没有觉得他大言不惭,竟然点点头,认可了对方。

    他负责王宫,陶杰负责全朝鲜。

    两人互通有无,都对朝鲜国内的局势,有情形的认知。

    “如果不是陶公的辛苦,恐怕朝鲜早就已经发生了叛乱,哪里有如此的平和呢。”

    陶杰知道刘兴祚不是拍自己的马屁。

    虽然对方是反正的将领,但深的将军的喜爱和信任,不需要畏惧自己。

    可见连刘兴祚,也认为朝鲜国势极为不稳。

    “平安道的李适,旁边有我们镇江牵制,估计他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倒是全罗道的沈器远,需要提防此人。”

    陶杰说道。

    刘兴祚纳闷了。

    “全罗道有卢顺义,全罗道右边的庆州道有高金权,柳以全二人,他们三部高达七千兵。

    难道牵制不住沈器远一人吗?”

    陶杰摇了摇头。

    沈器远是一个人才,也是朝鲜国内众多势力推出来的人,没有了他,还会有旁人。

    他不是一个人。

    听到陶杰的解释,刘兴祚皱起了眉头。

    按照他的意思,杀了以绝后患,而陶杰认为,杀了对方没有用,反而导致在野的人,行动更加的隐秘。

    两人议论一番,只能得出结论,盯死此人。

    沈器远在全州动也不动。

    不光是陶杰的人在暗中盯着他,还有老西派,少西派,都派了人盯着他。

    可是千防万防。

    防不住众多的党派,特别是遭到西派全力围剿的北派,纷纷主动联络沈器远。

    扩充的实力之快,令人看不过来。

    影响力不只是全罗道,乃至京畿的广州南汉山城等,大量的中下级军官,皆暗中投靠了他。

    沈器远虽然失败,从而离开了汉城。

    孤身到了地方,远离了政治中心,失去了权柄,但是在地方上,沈器远获得了更大的天空。

    ~~~~~~

    军司右司马王宣,节度府推官林如海,参将李伯升,带领随从吏员,率先抵达朝鲜。

    在将军未抵达前,和汉城的勋臣接触。

    他们的到来,预示平辽侯也快到了。

    不久。

    金江军调动两营六千兵,一骑兵营两千骑。

    在总兵刘承敏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经过平安道,黄海道,抵达朝鲜汉城。

    在陶杰的引荐下,朝鲜的勋臣们,包括金瑬等重臣,都见过了金江镇的官员。

    “金江镇与我国,乃一衣带水的近邻,更是联姻的至交盟友。”

    金瑬向林如海说道。

    林如海也满脸的笑容。

    他前番陪同长公子入朝,就和众人有过接触,这回身负重任,双方越发的亲密。

    “对于双方联合作战,攻打蛮族,以绝双方大患,是义不容辞之事,必定会让平辽侯满意。”

    “金大使,将军曾经说过,你是朝鲜国的定海神针,有你们这等老臣在,朝鲜必定兴盛。

    而正因伱们这帮老臣在,将军深信,我们双方的友谊,世代长存,永不改变。”

    因为金瑬多次出使过大周,被国内人称为圣使,也是他最大的资历,所以林如海叫他金大使,没有叫他的官名。

    听到林如海的话,金瑬越发的笑不拢嘴。

    仿佛前番进宫,向朝鲜国主提议的人并不是他似的。

    对比其家族和金江镇的友谊,能保证家族门楣不倒,那么百姓的困苦,又算的了什么。

    百姓就是野草,拔不尽烧不尽,当春风吹过,永远会新长出一茬,无穷无尽供养朝鲜国。

    正如当年倭寇入朝,勋臣们为了保存家族,消息灵通跑的贼快,只有留下的百姓们,才自主的抵抗倭寇。

    倭寇退去后,这些百姓组成的义军,又被卷土重来的勋臣们,收拾的干净。

    如果不是平辽侯的出现,多次配合金江军的朝鲜三部义军,早就破烂不堪。

    又如原时空后金入朝。

    朝鲜的勋臣们,同样为了保存家族,保住权利,投降了后金,唯独百姓的反抗,才保留了朝鲜。

    前番金瑬因为百姓的逃离,出于自己利益受损,才出面上疏朝鲜国主。

    现在有了林如海这番话,又有了平辽侯入朝的威势,那么百姓逃离,自己受到的些许损害也不算什么了。

    利益阶层的软弱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将军未抵达之前,林如海等人的作用,就是借助将军的威望,和朝鲜的勋臣们协商妥当诸事。

    军司王宣,询问金瑬,李贵二人,关于到汉城进行大练兵的朝鲜军士,将会有多少。

    “此事准备与王司马确认,应该以多少数为好?”

    李贵问道。

    王宣笑着回复。

    “以五千为准,且需要调卢顺义部,高金权部,柳以全部至少两千人。”

    李贵闻言,心中盘算起来。

    如此下来,汉城外,金江军的势力,碾压朝鲜军。

    “那就调三部两千吧。”

    不等李贵开口,金瑬拍板道。

    李贵见金瑬已经答应,也只能吞下心中的想法。

    汉城外。

    汉江旁。

    竖起了金江军大营,还有朝鲜军营地。

    金江军营骑步,加上不久拱卫将军入朝的亲卫营,合计一万兵,朝鲜军营中,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