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一章 海州之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五十一章 海州之危 (第3/3页)

以及五千原来驻守镇江的朝鲜军。

    李道信知道辽宁的重要性,也知道五千朝鲜军的战斗力不弱,可以委以重任。

    一万余士兵,配合十数门红夷大炮,以及数十门弗朗机炮,足够自己坚守辽宁城等到援兵。

    想要攻下如此布置,需要十倍兵力围之。

    不论是何方,动用十万兵的规模,除非金江镇的上下都瞎了,聋了,才会没有反应。

    “将军放心,我保证此城必无忧。”

    李道信肯定的回复。

    只停留了半日,唐清安迅速的带着数万大军返回,不给忠顺王太多思考的机会。

    ……

    海州,现在成为了孤城。

    西边是牛庄驿,西北是东昌堡,古城屯一带,南方是塔山铺一带,东南方则是已被金江军夺下的析木城。

    东北就是鞍山,乃至辽宁。

    唐清安畏惧忠顺王做出不利他的决定,忠顺王更惧平辽侯,趁此便利,围歼自己的八万军。

    随着悬在头上的蛮族一去,他们二人开始了龌龊。

    忠顺王心中犹豫,还未做出决定,就得知金江镇竟然又攻克了辽宁,很快又传回平辽侯带领大军返回的消息。

    这般着急,不会是为了对付自己吧?

    可能是顾忌自己,忠顺王又隐隐料到。

    但是不论如何,他现在困守海州,反而落入了地势不利的局面,要不要撤回辽西呢。

    可是忠顺王又舍不得海州。

    明眼人史鼐,看出了目前的困局,他是不希望忠顺王和平辽侯二人起争执的。

    即知道忠顺王的忧虑,又明白金江军的强大,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

    但是顾虑自己的利益,他宁愿保持目前的局面,也不愿两部走火开战,因此做出了提议。

    由他出面说服金江镇,让出牛庄驿,忠顺王带领大军渡过三岔河,自己独令一军,驻守海州城。

    即保证海州在朝廷手中,又保证忠顺王大军无忧,还能获得平辽侯的信任。

    此议乃上策。

    忠顺王同意了保龄侯之言。

    刚到达鞍山的唐清安,得到史鼐的书信,选择了停军,并命令驻守牛庄驿的军队撤离。

    面对平辽侯的善意,忠顺王领情。

    带着七万余大军离开了海州,只给史鼐留下了五千士兵。

    留给史鼐再多的兵也没有什么用,靠的就是平辽侯的心意,他要是起了歹心。

    海州的兵越多,对忠顺王造成的损失越大。

    而只要平辽侯不起歹心,哪怕海州无兵,金江军也不敢冒犯。

    一次大危机,因为史鼐的出头,消解于无形之中,为大周和金江镇之间,赢得了缓和的时间。

    忠顺王大军一撤,唐清安松了一口气。

    他可不愿意和忠顺王对持在海州,消耗大量的物资,浪费从登来获得的多余的军资。

    新投奔的数十万辽民还等着收拢呢,这些军资刚好足以使用。

    “撤军。”

    天气越来越寒冷,前番止步于辽阳城,哪里又能再轻易推翻军略的做法,因此唐清安放弃了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至于海州。

    唐清安回望了一眼身后的城池,还是要看京城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