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cxzz958.com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沿江发展 见宋应星 (第1/3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 沿江发展 见宋应星
说起马来,阎伯驹又来了精神,“我们现在还有十几万匹驭马。分到各州府县一些,剩下一些我们自己运输用,我看也不用卖了。只是我们今年的战马卖的太多,今年回去很快就要到杀虎口和张家口去买马,不知道还能不能卖得动?”
李茂说:“我们卖的战马一点儿不影响我们卖新马,因为买新马和买战马的买主基本不一样。我们该买马还是买马。这也是我们一大块了收入。”
“现在,我们不想买马都不好交代。因为杀胡口和张家口的守备都盼着我们帮他们弄到银子交差呢。”张知木说。
“我看我们的潼关、开封、徐州、淮安、扬州都能卖一些马。我们马匹的生意千万不能放手。”陆成祥说。
“我想把长沙的分公司建起来,那边虽然用马不是太多,可是马运过去更不容易,所以也更能卖个好价钱。”说完,李茂又提出了他的想法:“我也在想,我们敢不敢在九江和汉口、武昌建分公司?”
张知木说:“其实,我们现在已经不用怕皇上不高兴了。这件事只要能和左良玉和张献忠联系一下,他们要是能点头,我们就敢去建分公司。因为暂时我们不会和他们直接对抗,他们也不愿意和我们直接翻脸。再有一两年,等我们的钢壳船和130大炮用上之后,他们就更不敢和我们翻脸了。”
“我看这事儿行。我们在他们那里开买卖,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事儿。他们能收到税银不说,还对他们的所有产业都有好处。只是我们的买卖规模要控制。我看他们不会允许我们的票号到他们那里。因为他们不会允许我们的窑岗币在他们那里发行。”陆成祥说。
“看来就为这件事,我也还要亲自去一趟九江和武昌。我倒觉得,他们这两人不会意识到发行窑岗币有多大价值。我们告诉他们,我们在整个大明朝都已经建立了分号,已经都建了票号。或许他们不会有啥意见。这事我们准备着,能成就更好。我想他们最多是不允许我们窑岗币在他们那里流通。至于通存通兑,他们不应该反对。”李茂说:“我倒是觉得,我们的驳船要是富裕的话,应该尽快的开通从湖广到我们扬州的客运。客运要是通了,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这样吧!只要再建成一艘拖船,我们就配上几艘客货驳船给你们扬州这里。不过我还是建议,以后你们要以镇江为中心,建一个以长江水道为主的客货运输网络。”
张知木他们几个人,三言两语,又决定将他们的触角伸到长江两岸。这也是因为有实力做后盾。这样的做法,已经是在窑岗人特意收缩不向外扩张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向外发展了。
关于宋应星这人物,张知木在前世时了解到《天工开物》这本书的时候,对他有了进一点印象。可是到了明朝来,真的是认真的看到了这本书之后,才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写出来这样的一本书,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共分十八卷,包括当时许多工艺和世代相传的各种技术,并附有大量插图,注明工艺关键,具体描述生产中各种实际数据。如重量准确到钱,长度准确到寸。全书分为《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铸》、《舟车》、《锤锻》、《播石》(煤石烧制)、《杀青》(造纸)、《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矿物颜料)、《曲蘖》(酒曲)和《珠玉》各卷。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
可是在这个时代,宋应星这样伟大的人不被权贵们重视,到现在只是做了亳州的知府。张知木觉得这简直是莫大的怪事。
经过卢炳义的介绍,张知木对这位宋应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宋应星江西奉新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在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二十八岁时考中举人。
宋应星幼时先学诗文,又学经史子书,接受正统教育。自幼聪明伶俐,几岁就能作诗,有过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师和长辈们喜爱。
可是宋应星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考中举人以后宋应星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这时,宋应星已四十五岁,他的宝贵的青壮年时间,就这样消磨在科举上面,从此他绝了科举之念。
这五次水陆兼程的万里跋涉进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cxzz9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