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五章 占领潼关 新的发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零五章 占领潼关 新的发展 (第3/3页)

 张知木耐心的说:“这说明,慢慢的我们窑岗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城市,市场会帮助我们完善这个城市的功能。等许多城市的功能都能靠市场完善的话,我们就会省很多事情。不像现在,吃喝拉撒睡,每一件事儿我们都要管。以后我们只要提供一个城市规划,城市由大家一起建设。”

    张知木给在家的阎伯驹、陆成祥、卢炳义、李云鹤、李栋、刘本胜、陆琪等人开了一个会。商量了一下窑岗生产方面的事情。

    到会的每个人,都汇报了自己负责的工作。

    张知木布置了新的任务,要求卢炳义先生专门组建铁路施工队、桥梁建设施工队。因为,窑岗的铁路建设刚刚开始,今后需要一大批专门修建铁路的人。他们专门负责修建铁路,也会熟能生巧,锻炼出来一只专门的队伍,以后这样的队伍一定会加速铁路事业的发展。桥梁工作也是,以后不但铁路要建桥,公路也要建桥。山西的几条大河上以后都要建大桥,现在就要从建小桥开始锻炼队伍。

    卢炳义知道张知木不会无缘无故的说这样的话,忍不住卢炳义问:“张总,你的意思是,汾河上也要建桥吗?”

    “汾河上不但要建桥,有几处都要建桥,这样才能把我山西汾河两岸完全联系起来。不但我们的汾河要建桥,以后黄河上也要建桥。桥上不但要能过车马,还要能过火车。”

    张知木的话,把大家情绪都调动了起来。卢炳义说:“我们现在还不具备建这样大桥的能力。”

    “凡事都要有一个开始,我们现在就要成立专门的队伍,就要开始研究这些问题。我想不久这些事儿,我们都能实现。”张知木很有信心的说。

    卢炳义建议,让一直负责修路的段精忠组建公路桥梁施工队。因为现在是公路和桥梁不分家的好,以后条件成熟了再分开。段精忠也有组织施工的经验。铁路施工队卢炳义要亲自物色一个能顶事儿的人再说。

    卢炳义汇报的另一件事儿,也让张知木很感兴趣。

    卢炳义说:“石涛他们和我的一个弟子,正在用经纬仪,实地测量从窑岗到大同之间的实际距离。完事之后,他们还要测量窑岗到运城之间的距离。他们已经测量完,窑岗到冶场、凌水码头的实际距离。这些地方的距离测量完了之后,他们就可以验证他们六分仪的精度了。”

    卢炳义的话,提醒张知木,对于海上测量精度有影响的还有钟表。普通的钟表是不能适应海上高精度测量的需要的。

    会后,张知木又跟着李云鹤找到了那些搞钟表的人。

    这些人看到张知木和李云鹤一起来了,知道一定是又有任务了。

    现在窑岗已经开始生产大座钟、挂钟、怀表、手表、秒表。这些窑岗的钟表匠,充分展示了自己能能工巧匠的那一面。只要他们掌握了钟表的原理。就已经开始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张知木肯定了他们之前的工作之后,对搞钟表的负责人说:“我们虽然搞出来了不少钟表。可是还没有一种适合于航海用的。航海用的钟,需要能克服温度差照成的影响。还要放在一个永远保持水平的陀螺仪上,以免颠簸对钟表照成影响。特别是,钟表上一次弦要能走几天的时间,钟表的弦能用多长时间也要有指示,发条的输出的力矩要均衡。”

    搞钟表的这些人,听完张知木的介绍没有任何表示。

    张知木问:“你们听清了我说的吗?”

    这位负责人说:“听清了。我们会尽量早一点儿做出来航海专用的钟表。不过这可能要需要一点儿时间。”

    张知木觉得要是能搞出来石英晶体就好了。用石英晶体搞出来振荡器就可以搞出来电子表,那时候的精度就会很高。

    送张知木和李云鹤出来的时候,这里的负责人说:“请张总放心,我们和清风子师傅一起搞的手持式照相机也快搞出来了。”

    离开搞钟表的这些人,李云鹤对张知木说:“我们到自行车厂去看看吧。”

    张知木知道李云鹤一定有啥事儿要说。说:“好吧!”就跟着李云鹤来到了自行车厂。

    到了自行车厂,李云鹤让张知木看了一辆手推车。这样的手推车前世的时候太常见了。这辆车子,就是张知木按照前世的样式设计的。

    看着手推车,张知木问:“这样的手推车还不好用?”

    李云鹤说:“问题就是太好用了。”

    “说说怎么回事儿?”张知木没明白。

    李云鹤说:“这样的手推车,如果做商品出厂就会被抢了。问题是这样的车子,需要橡胶。我们的橡胶橡胶快不够用了。我们的钢簧马车都已经停产。”

    “哎呀!这可是个大事。陆琪他们回南洋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一直也没消息。要是他们能弄回来一些橡胶就好了。不过他们走了有一年多,应该有消息了。这事儿,我们就等等他们吧。”张知木也很无奈。

    往回走的时候,张知木问:“你们的130加农炮怎么样了?我们的钢壳船要是能用了,配上我们130大炮,我们就开到苏禄去,把橡胶运回来。”

    李云鹤说:“图纸我们都画完了。可是加工炮管儿膛线的专用床子,我们需要重新搞。加工膛线的钨钢刀具我们已经搞好了。其他的炮座之类的都好弄。还有炮弹也设计完了,就等着加工。因为不可能现在就大量生产,我们只能用半机械的手工制作实验的炮弹。”

    显然,李云鹤对130加农炮的研制还是心里有数的。不过李云鹤又说了:“张总,我们的生产量再大的话,铜可就不够用了。扬昌他们这段时间,用铜简直是疯了一样。”

    张知木说:“到处都要用电线,他们需要大量的铜。不过,大同姜总兵的铜很快的就要到了。我们自己的铜矿也已经恢复生产。我们的航路通了也可以去买一些铜。”

    -------------

    麻醉、消炎、输血、缝合,外科手术;邮编、宪法、专利、股票,科技创新。--《南宋记忆》进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