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最后收网 轻取东线 (第2/3页)
征的时候,开路的先锋也修过路,可是路也勉强能让车辆通过。李菁他们出来的第一站是接管了一座空城芮城,陈玉峰他们的大军的目标盯着风陵渡的大顺军,没顾上接管这个芮城县。这里的大顺军早就都跑到风陵渡排队等着过河去了。李菁帮助窑岗的官员进到县衙时,发现一切都是完好无缺。
李菁对新上任的官员说:“你这官好啊!一切都是现成的。明天你们贴出告示,就可以上任啦!”
新上任的官员,也很激动,腰里还别着手枪,他说:“多谢你们一起来给我助威啊,我早就想过来。因为这个地方在窑岗的时候,欧阳先生就分配给我了。可是没有大军跟着,我们就有几个警察,也不敢过来。这下子好了,不管是芮城的百姓还是藏起来的大顺军,都看到我们窑岗的军威。我们也踏实了。”
李菁说:“好了,我让士兵们帮你们收拾一下,明天一早,我们继续赶路。”
这位官员说:“李将军,这芮城可是一座古城呢,这里的纯阳宫不可不看。”
李菁知道,这纯阳宫也交万寿宫,是道教三大祖庭的第一祖庭,可是这次他没时间也没心情看这些了,说:“下次等你把这里治理的好了,我会再来的。你们忙吧。”
李菁没在芮城多停留,第二天一早他离开芮城直奔平陆县。在这平陆也是接管了一个大顺军丢弃的县城,在这李菁没有停留,他派人接管了平陆以南黄河上的一处重要渡口茅津渡。这个茅津渡和风陵渡、大禹渡是号称黄河上三大古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时带兵直奔开元新河。
在开元新河,李菁遇到了一个让他头疼的事儿。刘芳亮占领这里之后,不懂开元新河的管理,他只是把明军打跑了,又驱逐了名朝在这里管理的官员。当他们想起来,这里是黄河上船只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一个可以收大把银子的地方时,再想找那些有管理经验的大明朝官员的时候,人早就没影了。这下子不但过往的船只没有人组织纤夫牵引,过不了开元新河。更可怜的是,这里有成千上万的纤夫指着这里吃饭。没有了活干的纤夫们,已经被饿死了不少。李菁带着人接管了这里的时候,看到了一大片饿的要死的纤夫。李菁知道能坚持活到现在的纤夫,都是平时攒下了一点儿银子的,不然早就都饿死了或者逃到别处了。
没办法,李菁只好先命令扎营,给他们弄一点粥喝。
可是让李菁没想到的是儿,这里的纤夫是越聚越多。李菁也只好让大家多支锅熬粥给他们。
窑岗早就准备了一个班子来管理这个开元新河。窑岗人接管这里后不会用很多纤夫,因为窑岗那边会派来两艘蒸汽拖船,来拖拽过往的船只,这样的话,开元新河的过船能力会增大几倍,并且更快。不过上次过河的时候,张知木觉得开元新河已经淤塞了太多的黄河泥沙,需要清理一下。有了拖船,可以在水大的时候,搅动河底的泥沙,用水流把泥沙冲走。
开元新河旁的山上,有明军以前修的一个要塞。李菁带人上去一看,明军的大炮还在这里。看来明军当初逃跑的时候把大炮留在这了。大顺军跑的时候也没动它们。不过李菁可是看不上它们,窑岗人专门为这里配备120重迫击炮。
也正是由于有这个开元新河的原因,河岸上兴起了一个镇子就叫三门镇,这里的黄河正是三门峡,和对岸的陕州隔河相望。
这里的大顺军刚走,营房和原来官员的住处,就已经被纤夫们占领了。李菁派兵把他们赶出去后,一看屋子也需要好好的收拾了。派来这里的官员们对李菁说:“李将军,你不用管我们这里。这里的事,我们慢慢的处理。你就继续东征吧。那是大事,这里有我们,还有留下的军队,你不用担心。我们看了一下开元新河,有几条船搁浅在这里,我们组织人把他们拖出去,开元新河就可以过船了。”
李菁说:“我担心的是,这么些纤夫,以后你们不用他们,他们怎么办?”
“哈哈!李将军不用多虑。我们来的时候,考虑过这些事儿。陆先生要搞一些垦荒点儿,纤夫们愿意去的我们就把他们组织起来送过去。这可都是壮劳力,我们山西的建设需要大批的人。范司令很快就会派船过来,接这些愿意跟我们走的纤夫们。”官员说。
李菁说:“太好了!这我就放心了。明天我们走的时候,多给你们留一些粮食。纤夫们活到现在不容易,我们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再饿死。”
李菁对纤夫们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这些以前的大明朝的官员们。他们都知道,以后就要这样的做官。不过这样做官,没有了以前的威风,可是心里很舒坦。
本来的计划是,开元新河这里留下一个步兵连和炮兵就行,可是李菁看到这里聚集了太多的纤夫们,害怕有啥意外,又给这里的官员们留下了一个连步兵。
李菁心里也在奇怪,这里的纤夫们越聚越多,他们是怎么这么快的通报消息的呢?
离开开元新河,李菁率队向东,接管了济源、孟州、温县,一直到武陟县。一路上基本没有遇到大股的大顺军,刘芳亮已经根据李自成的指示,带领大部分官兵渡过黄河去。剩下一些收尾的零散官兵,看到李菁的队伍也就都投降了。不过路上李菁花了一点时间剿匪。因为战事一开,明朝的官员顾不上那些土匪,大顺军更没有心情管他们。土匪们也就猖獗起来,特别是难民越来越多的加入他们,他们一个个也觉得兵强马壮的,就到处烧杀抢掠。
李菁的特种兵们对土匪那是有一套,一路上李菁他们杀了不少匪首,对那些没有去处想改过的土匪,李菁让他们到开元新河去报到,参加窑岗的垦荒队。
李菁接管了这一段黄河沿岸的县城之后,在武陟县留下一个团,其他的队伍,分散开一起向北,分别带领着窑岗的官员们去接管各处州县。
在风陵渡,陈玉峰他们给俘虏们调养了两天之后,开始给他们做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