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造六分仪 研究照像 (第3/3页)
灯。学生们大多数饭后,都在校园里看书,学习气氛倒是很好,可是学校整个显得很沉闷,根本不象有一千多个年轻人在这里,倒是很象一群老太龙钟老人们聚在一起。这让张知木感到很失望,这样培养出来的都会是是书呆子。
学院的院长是由卢炳义先生亲自担任的,实际工作是由一位从冶场过来的负责。此人曾经是一名翰林官,也叫翰林。是二甲进士出身。因为卷进了文官集团和皇上的矛盾,被皇上直接给送到冶场劳动改造了。是上次跟着一起来到窑岗的,他参加了,新字典的编制等工作,表现出来极高的文学方面的造诣。所以被卢炳义先生请来,做这个学校的副校长,其实是组织这学校的工作。
张知木一开始就觉得这样的一个人,不一定适合一所新学校的管理工作。看来的确是是让自己猜到了。张知木觉得有时间这所学校应该自己亲自过来管理,最次要经常的过来看看。张知木突然想到,自己曾经安排那几个木匠制作了几把吉他,应该尽可能的多弄几把,给学生们送来。也可以多弄些别的乐器,让大家的活跃一下业余生活。也要让一个剧团的乐手们,过来教一教学生们。
总之,张知木看到学生们的样子之后,心里很是不悦。回到家里,黄玉坤听说张知木是因为这件事不高兴,说:“你不要要求学生们,能象你想象的那样。他们多数从苦日子里过来,现在吃的用的啥都是最好的,能不拼命读书吗?就是这样还害怕学不好呢。他们哪有心思去玩儿。”
张知木一想也是啊,他们一步登到天堂了,可是还都是战战兢兢的。今后我要经常去学校和同学们交流才行。要让学生们多组织一些活动。慢慢的扭转这种局面。还有扬昌他们的电灯快点了一个月了,可以让他们先生产一批给学校先用上。这样,学生们晚上就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看书学习了。晚饭是黄玉坤的表姐做的,张知木也没有去食堂吃饭。饭后张知木刚想和小青和小虎说说话,李治突然来了。张知木知道又有急事了。
原来。李治收到两封信,一封是李茂派人送过来的。另一封是宁德让让孟四儿带过来的。
李治说:“宁德信说孙传庭已经战败,李自成正率军追杀。孙传庭是一路阻击一路撤退,现在生死不明。张知木没看李茂的信就让人通知陈玉峰和欧阳鹤一起过来。”
陈玉峰和欧阳鹤一起到了张知木的办公室后,张知木把情况说完,欧阳鹤说:“事情就象我们所预料的一样,我们要在潼关停两艘战船,有必要的时候,我们的人都要撤回来。”
陈玉峰说:“知木啊,我看我们就把潼关的地下金库起回来算了。免得惦记。”
张知木说:“我看不用,就让他们把地下室用土填了,人撤回来就行。金库在那里我觉得很保险。”
张知木知道欧阳鹤不知道那里还有一个金库,就说:“我们在潼关分公司的地下发现了一个金库,隐蔽的很好,我们还是不动他们吧。”
欧阳鹤笑着说:“看来我们窑岗的银子是用不完了。呵呵!若是那里能隐蔽住,就不要动了。”
张知木说:“孟四儿还行,他们一行三十多人,先到西安把孙传庭的家人和一批官员的家人,连人带物的有三百多辆马车都安安全全的押运到潼关,又从潼关把宁德他们的家人也都安安全全的带回了窑岗。这一路他们真的不容易。”
欧阳鹤说:“没想到,他们会安排这么些家属过来,有四百多人。多亏了我们窑岗现在还有这个接待能力。”
张知木说:“就是四百人还不知道是从多少人里面争取出来的呢。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想来来不了呢。”
陈玉峰说:“没想到孟四儿这家伙,还锻炼的不善。能顶一个人用了。”
欧阳鹤说:“我们窑岗的环境就锻炼人。不过潼关那里目前不会马上就有危险,李自成想拿下陕西也不是一天半天的事儿,我们还是尽快的把粮食运回来,到现在我不担心打仗的事儿,到是担心打完仗之后的事儿,那时候,整个山西我们要是都担起来,没有粮食可是不行。粮食才是定心丸。”
张知木说:“我们前一段的工作进展不小,也应该总结一下。有些新的工作也要布置下去,我看明天下午就开个会吧。”
没别的事儿了,张知木打开李茂的来信儿,自己一面看,一面九念给陈玉峰和欧阳鹤听。
李茂的信中讲了三件事儿,一个是八大王又一次提出要见张知木;第二是扬州分公司的方城总体结构已经用水泥倒制完成;三是窑岗送去的产品供不应求,象肥皂、玻璃镜子、马灯非常好销售。尤其是运过去的一万只马灯几天之内就被抢购一空。
欧阳鹤说:“只要我们保证运输线的安全,我们窑岗人养活整个山西没问题。”
张知木说:“马灯的事儿我有心理准备,我们就说那些在运河上的船吧,他们要是有马灯的话就不会再在桅杆上挂灯笼了。马灯这东西风吹不灭雨浇不灭,还比灯笼亮。谁家不用几只。”
陈玉峰说:“看来李茂他们的方城能在年底前建个差不多。这就好了。”
------------------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南宋记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