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布置任务 怠慢玉琳 (第3/3页)
比我更想搞电灯了。可是这个小小的电灯可是不简单。没有一点的基础还真搞不了。”
李云鹤有点等不及了,说:“行啦,张总。快点说说啥电灯的事儿。”
李东和杨昌也露出了等不及了的表情。张知木微微一笑说:“好,我就先说说电灯的原理吧。大家都知道,一个电阻通电以后会发热,电阻热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红,再热就会发光。可是一般物质人到发光的时候,就会融化了。只有钨的熔点温度高,加热到发光也不会熔化。”
李云鹤说:“那就给钨丝通电加热不就行啦。”
张知木说:“哪有这么简单,钨丝在空气中加热很快的就会氧化断掉。我们必须要在要在一个密封而且透光的玻璃容器了给钨丝加热,才既不能氧化了,有能把光透出来。我让玻璃厂生产一些铅玻璃就是要做灯的玻璃壳。为了保护钨丝不被蒸发我们一般要在玻璃壳里冲上氮气,氮气既可以保护灯丝不被氧气氧化,又可以传导热量保护钨丝不被蒸发。”
李迪说:“做一个玻璃壳不难啊!氮气我们也有啊。”
张知木说:“难的是钨丝的制作和灯的结构。钨丝不能像做铜丝那样拉出来。要用特殊的工艺才行。首先我们制作钨丝的钨粉生产的时候就要和我们以前制作钨粉的工艺要有点变化。这回我们在用氢气还原三氧化钨中的钨粉时,要添加总量不超过百分之一的氧化钾、石英砂(氧化硅)、提纯的矾土(氧化铝),把参杂氧化钨用氢气还原出来钨粉之后,用模具压成长条,然后这种钨条在氢气环境里通电加热烧结,锻成3毫米左右的钨杆儿,再用模具拉拔的办法,拉成钨丝。”
李迪问:“张总,为啥钨粉里要添加那些杂质?”
张知木说:“因为钨的自身重量很大,细的钨丝会自己就下垂,添加这些是为了增加钨丝的强度,不让它下垂。”
李云鹤问:“张总,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张知木没法回答,总不能说:“是前世时,对灯泡感兴趣,查资料看到的吧?”不过张知木已经很习惯应付这些了,他说:“以后我会告诉你。你们只要按我说的办法就行了。”
李云鹤问:“这样的话,电灯是不是就行了?”
张知木说:“还要注意的是,由于铜丝的热胀冷缩率和玻璃不一样,灯泡一通电加热和断电时温度变化很大,铜和玻璃之间就会有间隙,这间隙就会透进空气。为了吸收进去的氧气,我们在灯泡里要放一点红磷,因为磷很容易和氧反应,就吸收了进去的氧气。”
李云鹤叹口气说:“看来电灯还真不是容易的事儿。”
张知木说:“我给你们说的都是原理性的,只是能让你们少走弯路,你们做的时候,还要有不少问题要解决。比如灯里面充完氮气如何封口等等都需要解决。所以这件事李云鹤总负责,你们要一起攻关。”
最后,张知木给李云鹤自己任务也是很重的。
第一个是,要将李云鹤他们车床上原来用的蒸汽机,都运到安装凌水码头,把他们装到那些缴获的苍山船上。张知木想到前世的电影里日本鬼子的小炮艇,那也是很实用的。
第二个是,张知木发现现在由于建设的加快,铁管子需求很大,窑岗的生产能力已经满足不了需要。张知木让李云鹤搞一条直缝管儿生产线。因为目前所有的技术条件都已经够用。
张知木告诉他,要用一排辊子将轧成钢板钢材送到乙炔切割头上将钢板切割取齐,然后用几个辊子连续卷压成管型后用乙炔焊焊接成钢管,最后将焊缝处理光滑。
这生产线难点就在于滚压成型,那需要几个液压辊轮连续辊压,才能很将钢板辊压成管子。
关注于这个生产线,李云鹤说:“有些麻烦,不过现在我们用的好多管子也都是这样手工滚压成管子再焊接的。生产线需要搞电的一起来干。因为用到电机的地方太多了,为这样的生产线还要配一台发电机。”
第三个,张知木强调是,搞火车头那几个人的力量还要加强,争取尽快的能搞出来。
关于火车头,李云鹤说:“火车头的蒸汽机部分不会有多大难度,就是火车头的驱动问题要花些时间。按你说的钢轨还要搞一个专门钢轨轧制生产线。”
张知木知道,一个新东西,没有借鉴,要完善起来需要时间,张知木能告诉他们的也就是,火车头的两端各有一个蒸汽活塞驱动。再就是把前世时见过的火车头的大致结构告诉他们。
张知木说:“我们的工业生产能力要想再提高一步,火车的问题必须解决。需要啥支持你可以说话,但是活必须抓紧。”其实张知木想得更远,若是能把火车钢轨铺到北边边疆,那么那里的后勤保障就解决了,不论人员和物质随时都可以支援上去,边疆也就稳定了。
这段时间,张知木拼命地想把走后的工作,都安排出去,婚事外面有陆成祥安排,家里的就有杨玉琳自己张罗。对杨玉琳就有些怠慢了,张知木没想到的是,为结婚的事儿,把杨玉琳给惹恼了。
------------------
微积分公式,化学元素表;东征日本,南击麻逸;青霉素,注射器。--《南宋记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