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布置任务 怠慢玉琳 (第2/3页)
要明白勾股定理的就都会知道,两个取景窗之间的距离直接决定着测量的精度,当两取景窗之间的距离越长的时候,测距器的精度也就会越高。两取景窗之间的距离就叫做基线距离。
这个测距仪我取左边取景框的图像作为目镜里图像的上半部分图像,右边取景框的图像作为目镜图像的下部分图像。调整时,上下的图像重叠了,就是调整好了。
一般测距仪的精度与基线的长度平方成正比,基线越长精度越高;精度与被测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远精度越低。
作为前世的铁杆儿军迷,张知木想告诉他们,日本大和号上的前桅楼与三座主炮塔的测距仪都是15米基线级的,光学观测范围可达50公里,大和的第一舰桥海平面高度34米,对海平面可视距离为18000米,如果是对同高度(34米)的目标,则相互可视距离为36000米。可是一想还算了吧。解释这些还要编故事,更费事儿。
张知木说:“我们这个测距仪的基线是1.5米,你们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以后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和长基线的问题。还有镜片和整个测距仪热胀冷缩对精度的影响问题。”
经过张知木结合图纸连比划介绍,孙亮等人已经大概理解了光学测距仪的原理。只是孙亮不是个很容易兴奋的的人,他还在慢慢的消化着这新东西。
孙亮他们临走的时候,张知木说:“测距仪技术必须要突破,以后我们的战舰在大海上作战,测距仪是十分有用的东西。不说别的,就是这种一米五基线的测距仪,我们炮兵就十分需要。”
第三个,张知木请来了李迪、杨昌和陆文臣。
张知木是想让他们一起来解决电弧焊的问题。三人坐定之后,张知木对陆文臣说:“今天就是要解决你的电焊问题。其实李东和杨昌都搞过碳弧灯,电焊的原理和碳弧灯一样就是要利用电弧产生的热量,电焊利用热量将金属熔化完成焊接。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将高电压的电源变成低电压大电流的直流电源。由于我们现在用的直流发电机发出来的是直流电,没办法通过变压器来变压,只好用直流电动机在带动一个直流发电机发出来低电压大电流的直流电,电流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励磁电流来调整。焊机空载时电压是七十到七十五伏之间,焊接的时候电压在二十五伏到三十伏之间就行。焊条就要用氯化铵做焊药就行。你们要注意的是,纯铜做的焊把一定要用橡胶做一个绝缘把手。点焊的时候注意通风防护眼镜。”
这些电焊的知识,是在大学下厂实习的时候,为了考试背出来的,没想到现在都用上了。
陆文臣电焊的事儿说完,张知木没让李迪和杨昌走,而是又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
张知木和陈玉锋、欧阳鹤商量完之后,决定在冶厂和窑岗、凌水码头和窑岗之间建设两条地下电报电缆,这事要秘密的进行。
地下电缆的关键就是要有防水的电缆。张知木给他们布置的任务就是要制作防水电缆。
当张知木说完要求时候,杨昌没觉得有啥难的,他说多刷两层漆就行了。
张知木笑了笑说:“你说的那样电缆,埋到地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短路。我给你们的要求是,每一根电线都要用多股细铜线,线外面要用棉线橡胶外皮,要用八路这样的线和在一起再用棉线橡胶包一层。最外面还要用铅锑合金做一个外层。铅锑合金外层还要用橡胶包一层。这样的电缆埋在地下一米半深才可以长时间使用。”
杨昌说:“这样的线是安全好用,可是为啥要用八路线,这样不是太浪费线了吗?再说这样的线,会很硬,要用大轱辘才能缠上。接头的时候要十分的费劲。”看来杨昌还是很有经验。
张知木说:“你说的都对。我留出来几股线,是为了以后等你们的电话搞好以后,留给电话用的。你们一次性把线布完,以后用就行了。至于你说的线会很硬,这没办法,你们要用很大的线轱辘才行,这样的线轱辘可能要用专门马车才能拉动。至于接线的事我要提醒你们,线缆的八根线的外皮要用八种不同的颜色分开,接线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颜色来接。接头一定要很好的处理,除了线的焊接后用胶布严格的缠好之外,外皮铅合金也要融化了焊好,千万不能在接头处漏水。”
李迪说:“为了布线的安全,我建议,派一些军人来挖沟参加布线,还要不让他们知道挖沟是干啥,埋线的时候我们自己埋。”
张知木说:“你们放心吧,这样的事儿陈叔已经都安排好了,这事儿他亲自负责。”
李迪和杨昌以为这次说完了,就没他们事儿了,没想到张知木还是没让他们走。
第四个,张知木又把李云鹤叫进屋里。
张知木对李云鹤说:“有一个事儿需要你们三位一起参加。这就是要研制电灯的问题。”
张知木一说完,李云鹤忍不住就笑了起来,说:“张总,我听你说起起电灯的事儿,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以为你早就把这事儿忘了呢。”
李迪也说:“从我搞电的时候起,我也就听说用电能点灯,可是到现在我们也是只能用电弧灯,这回张总可算要搞电灯了。”
张知木说:“我告诉你们吧,没有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