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的一年 (第3/3页)
们最缺还是人啊?”
张知木接过来说:“我也是觉得有用的人不够用,我看不如我们这样。我们挑选一些十五岁到十八岁的机灵点的孩子,办一个学校,目标是用两年时间,把他们培养成各方面的人才。多找一点儿不怕。”
陈玉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说:“我们就下决心,招一千名,啥也不让他们干,管吃管住,我们选一些优秀的人员给他们上课。这样培养两年,会出来一批有用的人。”
张知木说:“对,有时间我就会亲自己给他们上课。我们可以坚持每年都招一批。最好能找有点儿文化基础的。”
陆成祥不以为然地说:“别说你一年招一千,就两千三千也有都是。我们就在山西全境找,实在不行,也可以到其他地方找,就凭我们的条件,上门来的人还不打破头。”
张知木说:“那这事就定下来,马上筹办。原来的中学教室已经不够了,我们就把学校的场地再扩大一些。重新建教学楼、宿舍、食堂、教师办公室。”
“关于都怎么分班儿的事儿,要先考虑好。然后才能定老师。”陈玉锋在考虑都培养什么样人的事儿。
张知木想了一下啊,说:“我看应该分商贸、军事、政治、机械、电子、化学、艺术、文学。如果我们准备五十人一个班的话,一千人就是二十个班儿。我们可以这样安排,政治、艺术、文学各一班儿;商贸、军事各四个班儿;机械、电子、化学个三个班儿。”
“这样分配我看挺好。”陆成祥说:“不过,两年时间太长。可不可以再办一些一年的,这样我们好早点有人用。”
陈玉锋说:“我看老陆的想法也对,这两年时间。我们要干许多事儿,要用许多人。”
张知木明白大家说的意思,说:“我看再办一些速成班也可以,不过坚决不能拔苗助长,一定要把两年制的教育进行下去。以后你们就会知道,学校不仅仅是教育人的地方,也是可以搞科研,出成绩的地方。”
陆成祥一看这件事儿,三人高度的一致,就说:“我看我们今年的第件大事儿,就是办教育。”
在大明朝,好象没有谁象窑岗这样的重视人才。
陈玉锋突然想到,自己跑培养人才,也可以去各地请人才啊。他说:“我们可以遍发招贤榜,全国各地只要有真本事,我们都可以量才施用。”
“对呀,我们窑岗周报的第一期就应该发招贤榜。这样我们仓刊号要好好准备一下。”张知木对陈玉锋建议很感兴趣,因为,现在窑岗做事儿已经不用遮遮掩掩的了。完全可以在全国请能人。
陆成祥也是非常赞同陈玉锋的意见,说:“只要在全山西,招揽经商的人才,就够我们挑一阵子的。我们把人才拢到手再说,人品问题,慢慢地品。不过我们的制度规矩要严格就行。”
陈玉锋说:“今年对我们来说很关键,知木,你一定要抓紧你几样武器的事儿。其它事儿早一点儿晚一点,都影响不大。尤其是那个蒸汽船,他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有了它,我们今年南下就会畅通无阻,这样就能保证我们粮食的供给。”
三个人正谈着话,李云鹤带着媳妇、抱着自己的儿子,过来给张知木拜年来了。
张知木拿出了压岁钱,李云鹤的媳妇就抱着孩子,和杨玉琳他们说话去了。李云鹤就加入了三人的谈话。
张知木说:“我们正谈到,我们的人才不够用的问题。你来正好,我想告诉你,你要多找一些十七八岁小伙子,在你所有的研制小组里,都多配一些人员,让他们跟着学习打下手。慢慢的培养他们,不怕多招。人多了一定会有出类拔萃的。”
李云鹤说:“我现在就是这么办的,我们船用蒸汽机那边,已经有一百多人了,一多半儿是打下手学习的。”
张知木说:“他们就这么跟着干一段时间,就都成手了。”
李云鹤说:“是啊,我们生产定型的这种蒸汽机,生产速度已经很快了。都是在干中学的,越干越精。”
张知木说:“木材厂的蒸汽机,你先给改造一下行不?”
“你又要干啥?”李云鹤问。
张知木笑了,说:“今年我们石头的用量会很大,我想让你先弄出来一台锯石机。”
“用锯锯石头?”李云鹤不解的问。
张知木说:“别惊讶,其实很简单,你锯木头的圆锯使用锯齿来锯木头。我们锯石头的锯齿要用金刚砂。”
“你是说象砂轮一样?”
张知木说:“也不完全一样,锯石头的锯齿是用铜裹着金刚砂做的。利用锯片的高速旋转,切割石头。关键是锯片制作。”
李云鹤想了一下说:“真是好注意,这样石头就可以切成任意形状了。”
张知木说:“以后我们可以买一些汉白玉石头,然后切成光滑的石板再以十倍的价格买出去。”
陆成祥一听不干了,说:“要是能切成汉白玉石板,何止卖出去十倍的价格。那就没数了。云鹤,你快点儿把这东西弄出来,弄出来我们就又有好生意了。”
陈玉锋看着陆成祥的表情,笑着说:“老陆就知道赚银子。还是先解决凌水码头那边的石料吧?我倒凌水码头看了看,我觉得建大坝和船闸的同时,要在大坝的两边,建两坐城堡,以守卫大坝和船闸。不然我们花这么多银子建的大坝若是被破坏了,损失就太大,再说凌水码头也要建成一个堡垒才行。这样的地方就进可攻退可守了。只要凌水码头能坚持一天,我们增援的人马就会赶到。”
张知木说:“建这样的城堡,最好是用水泥,可是我们的水泥产量,还不够用。所以还是要用石头,好在凌水码头那边有现成的采石场。云鹤的锯石机能搞成了话,就方便多了。”
几个人正说着凌水码头的事儿,杨玉琳进来说:“小凌河总督办唐景窑来了。”
----------
推荐:氢气爆炸,发电机运转,郭守敬上任。显微镜,听诊器,新医学起步。--《南宋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