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的一年 (第2/3页)
观众听得如醉如痴。
今天演出的节目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还有还多节目,由于时间的关系,都忍痛砍掉了。因为还要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大唐贵妃》的演出。
这些节目已经演了很长时间,可是观众们早就忘了时间的概念。这些节目,在这个时代来说,绝对就是天籁之音了。
等报幕员报幕说:“现在是休息时间,下面的演出是《大唐贵妃》。观众们纷纷起来往卫生间跑,那些第一次进到文化宫的人,也借机会好好地参观一下文化宫。坐在一楼的,没上过二楼的也跑到楼上看一眼。这些外来的来宾和家属们,回去后第一个评价文化宫的就是,那里的冲水侧所比我们的家里还干净。第二个就是,外面天寒地冻的,可是文化宫里面温暖如春。”
“当当”的铃声,把大家都唤回了座位。
剧场里灯光音响配和下的《大唐贵妃》,演出效果比窑岗领导们审查时的效果还要好。特别是大幕拉开时,灯光打在舞台上,舞台后面精心绘制的大幅舞台背景,与演员的彩衣相配,使舞台上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那大型乐队演奏的恢弘气势,深深的震慑了每一位观众。小红玉也是借着这一幕《大唐贵妃》名声鹊起。
等《大唐贵妃》一开演,这些观众们才知道方才的精彩演出,不过盛宴开始前的开胃小菜。小红一露面就获得个满堂彩。
张知木观察了一下,整个演出的过程中,竟然没有一个中途去厕所的。观众完全进到戏里面。
这幕大戏,把所有的女人都弄得眼泪不止。男人也都是悄悄地擦眼角。
后来杨玉琳回去跟张知木说:“我都准备好了,到时候忍着点儿,就不哭了。可是,那时候要是能忍住不哭就不是人了。”
一出戏演完,大家都没能马上从戏里面出来。等窑岗为来宾们摆上宴席,他们的眼神还往演员们会餐的桌子那边直瞄。
秀容知县一语道破说,我们这些人中的好多人,回到秀容也会把魂儿留在窑岗。
张知木充分领略文化的影响力,过了这个年,等到开春,没准会有明朝的“粉丝”到窑岗来。张知木心想现在小红玉没准就是那些公子哥们的梦中情人了。
这样的演出,极大地提高了窑岗人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接下来,刘班主和演员们主动要求,一天演一场戏,要让没看过演出的窑岗人,每人都看一遍。
一直到年前,窑岗的所有人,和其他能回到窑岗的人,都看了一遍《大唐贵妃》。刘班主主动找到张知木,跟张知木说,他们过完年后,要到冶厂、凌水码头、牛头山去给他们演出,让我们窑岗人都能看到《大唐贵妃》。这让张知木非常感动。
窑岗人是过了一个高高兴兴地祥和的春节。
张知木是直接把陆成祥送回家去的,因为,陆成祥说窑岗的事儿太多了,春节不准备回家过年了。张知木坚决的没同意,刘云派了一个班的骑兵作为陆成祥的卫兵,张知木是逼着陆成祥坐着玻璃马车回家的。阎伯驹也是回秀容家里过的年。走的时候,阎伯驹说,等明年我们的房子倒出来就好了,让我的家人过来,我就不用回去了。陈玉锋开玩笑说:“你都这年岁了,回不回去,不是一样吗?”
阎伯驹笑着说:“不瞒各位,我还真的不愿意回去,你们不知道,那些人不洗澡,身上的味道受不了。”
“你这老东西。”陈玉锋也笑着打趣说:“你身上的虱子才没了几天,就开始说人家了。”
张知木看得出来,陈玉锋结婚以后,日子过的很舒心。走路的时候就差唱这歌了。黄玉坤对此也有同感,用黄玉坤的话说:“觉得陈叔脸上的邹文都少了。”
过年这几天,孩子们都放假在家。窑岗到处都有孩子们嬉闹的身影,让窑岗过年的气氛更显得祥和。看到这些张知木的心里觉得很暖和。
陆成祥没等到过完初五,就赶回了窑岗。张知木说:“陆先生,我们忙了一年了。你也该歇歇,为啥不过完年再回来?”
“张总,你不知道啊。我回到家里,比在窑岗还累。登门的人啊,也不管是从哪里套上的亲戚,是一拨接一拨。”陆成祥摇着头说。
张知木说:“这是好事啊。”
“啥好事儿,都是要来窑岗工作,请我帮忙的的。”陆成祥说。
张知木一听这话,说:“那更是好事儿了。你既可以给亲戚朋友帮了忙,又可以给我们窑岗招揽人才。”
陆成祥说:“唉,要是都有用的话,倒是好了。可是啥样的都有,你说愁不愁人。”
俩人正说着话,陈玉锋进来了。见俩人都在,他说:“我没事沿着小凌河走了一圈,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小凌河蓄水的话,水位一上来,两岸的黄土都会被泡软,很可能就会往下堆。这个事儿要提早准备。”
陈玉锋的话,让张知木想起了前世时。三峡水库蓄水后,多处崩岸的事儿。他说:“陈叔说的对,我们的小凌河两岸都是黄土,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会有堆岸的危险。”
陆成祥看看张知木,又看看陈玉锋,懦懦地说:“如果两岸都砌上的话,那这银子可就填不满了。”
张知木看到陆成祥被花银子的事儿吓得这样,说:“陆先生别害怕,别的地方,就是塌一点也不妨。但是我们窑岗的路就挨着河道,河道一塌,我们路就没了,再塌,就是我们的岗上了。所以这沿着路的一段两岸要用石头水泥砌上。这样两岸既美观又安全,这些工程可以结合码头的修建,一起来建。其它的没砌石头的岸边,今年春天,我们要全部载上柳条树,以保水土不流失。”
陆先生说:“又要花银子。”
张知木说劝解陆成祥说:“陆先生,上次我们合一次帐,你知道我们上次已经就有了八百多万两银子,这还不算我们和大同总兵、山西总兵这两单生意挣的银子。我还没告诉你,我们在潼关还有几百万两银子。所以银子我们不缺。”
陆成祥也知道窑岗不缺银子,可是花银子他就觉得心疼,他说:“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