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大章)匈奴覆灭 (第2/3页)
年。
至于长江沿岸的非故百越国人,那些老扬州人,那可就必须六年义务教育了。
多学两年,才能保证本地的人能尽量在社会地位上占据主流,不被挤走。
在滇国,那边情况也一样,滇人现在大量聚集在成都通往天竺的新公路上,这条路也被命名为茶马道。
这条茶马道上,需要太多人力了,读六年不现实。
黄霸接了这个活儿后,并没有再锋芒毕露的再继续去抢夺主动权,而是主动把起草法案的主笔让给了霍光。
第一是霍光在朝堂地位比黄霸高。
第二是霍光在议会地位比黄霸高。
第三是霍光是霍海的弟弟。
第四,黄霸很清楚,自己跳出去和霍光斗,自己根本不是霍光一合之敌,人家霍光翻手就能用点小手段把自己这种小人物给斗死。自己之所以一直占据上风,是因为自己背靠霍海。
现在是出成果的时候了,自己已经捡大便宜赢了,没必要再吃干抹净了。
霍光也不客气,双方很有默契的开始撰写法案。
说实话,斗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黄霸,还能在有目的性放水的霍光那儿捡到便宜。
论写文书,整个大司农府衙那些人合起来,都不是霍光的一合之敌。
黄霸看霍光写法案,都感觉自己在看的不是法案,而是艺术。
各种事情,本来是有目的有原因有需要达成的结果的。
霍光总是能把不是那么适合写出来的目的和需要达成的结果给隐藏掉,然后写上正大光明的理由和原因。
或是通过描述,把同一件事情,不好的事情,写的非常好。
比如,朝廷希望扬州本地人能比现在搬过去的东瓯人多读两年书,达到本地人占据统治地位,能多生点孩子,平衡人口比例。
霍光就把这条写成了,希望地方上能够保护东欧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古老的工艺技术,鼓励当地人在读书的同时也能继承这些技术,所以允许其少读两年书。
黄霸不由得感叹,这些词儿都是谁发明的你说。
怎么这么牛批。
霍光的优点就是,什么东西到了他耳朵里,他就能变成自己的。
这些都是霍海说过的,但霍海不一定会在这个地方用出来,但霍光总是能把适合的东西安排在适合的地方。
法案越是推进,黄霸就越是知道,自己跟霍光斗,就跟蚍蜉撼树一样。
自己看树在动,还以为是自己的威势,就算是风吹,自己好歹有点用。
但实际上,就是纯风吹,自己就是个多余的。
自己之所以那么看重自己,觉得自己有功,是因为自己的视角太小了,才看得见自己这个蚍蜉。
在霍光这样的人物眼中,压根看不见任何蚍蜉,霍光甚至在寻找风,和风一起摇摆,一起律动,一起适应,在这天地间日子还长着呢。
这边的文书制定。
那边,北方的终局之战也要来临了。
十六年前,一名青年一举攻破龙城,成为整个历史上第三名将的成就。
却因为自己的侄儿疯狂崛起,两颗太阳在一起,就显得没那么耀眼了。
于是韩白卫霍的说法也逐渐有了多种多样的版本。
十六年后,青年已经褪去了当年的稚嫩,不再手持钢剑,而是抓着一把鞭子,遥看远处龙城。
当初,无意之中找到龙城后,卫青发了疯一样的进攻,最终攻破龙城。
留下了大汉在匈奴的第一场胜仗。
此时卫青早就不心急了。
六年前卫青就有机会完成自己年少时暗自许下的心愿。
但是,卫青忍着没动手。
因为当时需要一个发展的草原,而不是一个毁灭后群龙无首混乱的草原。
大汉一步一步的消化拿下的土地,拿下的人口,一直到现在。
此时,卫青身前放着一张普通的小桌子,这不是什么大司马大将军特制办公桌。
而是往北往西做生意的青年们最喜欢带的便携式卷桌。
卫青坐的,就是一把普通的交椅。
现在整个草原上活动的汉人,都喜欢带一套这样的装备。
用马车拉着。
有人统计过,六年前,大汉占领草原之前,整个匈奴有二十万辆马车。
现在草原上的马车数量是八十三万辆。
每一辆马车几乎都拖着这样一套装备。
卫青跟自己新选的护卫说:“十六年前,我第一次打到这儿时,就在这个地方,蹲在这里,狠狠地咬了一口这个。”
卫青从怀里掏出了一坨东西。
护卫用尽平生见识,都没认出来这是什么鬼东西。
卫青:“你当然不认识,现在你们每顿吃的是牛肉罐头,吃的是水果罐头,吃的是猪肉羊肉罐头,还吃热喷喷的大米饭,最次都是吃的面条。”
“你们见都没见过这种小米煮熟又晒干后就是这样。”
“本来应该是泡开吃的,但是打起仗来,就吞了。”
护卫就要尝试。
卫青:“记得别嚼,冲水生吞吧。”
护卫:“大将军,您别瞧不起人,咱什么没吃过……”
“圪垯~”
护卫不嘴硬了,捂着腮帮子揉搓。
卫青笑了笑,又看向了龙城。
还真让霍海那小子把说过的话都给实现了。
没有一次性灭掉单于庭,而是慢慢消化,等今天即将毁灭龙城时,已经得到了一个富庶的草原。
现在的草原,光是九原一个地方,养殖的牛羊,比以前整个草原都多。
光是那些羊产的羊毛,都比以前整个草原值钱。
而漠南,虽然没有那么大规模的牧场,却合起来一共有四倍这样的产业规模。
与此同时,整个漠南还每年出产数十万头羊,这些羊在漠南养大后,直接送到河东的几个郡灌玉米大麦小麦。
虽然不能像牛灌那么多,但育肥后再往南送,就值钱了。
而漠南养殖的牛,做成各种各样的器具,光是卖给前来西进探索的青年们,就足够养整个帝国三军了。
而漠北,能源,各种珍惜皮草,也是搞的风生水起。
最关键是,南方产业越来越大,越来越缺人,而北方单于庭不停地给供给人。
没有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这几年,让那一代小孩都长大了,这些人长大后,慢慢的都被大汉吞下了。
所以漠南不缺工人。
而如今,是时候拿下龙城了。
因为一条南方的铁路,通过漠南一个煤产区,正在北上,要通往北方雪原一个石油产地。
要经过龙城。
龙城太碍眼了。
对于大汉的战略来说,龙城已经无足轻重了。
但对于卫青个人而言,这里还有历史级意义。
从自己接下这个活儿开始,有始有终。
卫青感觉,自己完成了这一次征服后,就可以往后退了。
至于霍去病,就不会跟自己一样,被一个小小匈奴困其一生了。
他的舞台还要到更远的地方。
卫青又一次接到了伊稚斜单于投降的降书。
不许。
不许投降。
伊稚斜单于是有投降的机会的,七年前,那一战开始前。
那一战之前没投,他就失去了投降的资格。
现在,匈奴人被叫做大汉人,草原大汉人。
又怎么会有一个投降的匈奴王存在于世界上呢?
卫青都还记得上次遇到韩王,韩王也不敢认自己是韩王了,问他匈奴,他说什么匈奴,没听说过,只听说过北方草原上迷路的战国后裔们。
遇到浑邪王,浑邪说我早就是大汉侯爷了。
伊稚斜投晚了,这下不能投了。
旁边的呼噜噜的声音,提醒卫青,牛肉罐头煮好了。
除了牛肉罐头,还有个鱼罐头。
卫青也不是傻子,十几年前吃晒干的小米米饭,十几年后还故意吃苦?
吃上牛肉罐头,卫青继续卡着时间。
卡的时间和十六年前破龙城是同一天。
十六年前破龙城只是个意外,十六年后,这成了常态。
准确的说是大汉对漠南漠北完全掌握,从此以后这里不再会有敌人了。
如果谁这么拎不清,那他可以找伊稚斜托梦问问。
秋风吹着还有点冷,卫青紧了紧衣服,把牛肉罐头端在桌上,吃了一坨后,暖和多了。
旁边的将士们等着立功,等着发财,等着信号。
卫青往前摆了两下指头。
示意是时候了。
两旁的人对视了一眼,想要确定是不是发动信号。
但那最前面跑得快的,还管你是不是信号,直接开冲。
卫青吞下牛肉,手指继续往前指点:“这个不错,这个不错,这新开发的红烧牛肉罐头……”
“嗯?人呢?”
护卫:“大将军,您不是让他们冲吗?”
卫青打开怀表看了一眼,跟记忆中还差半小时呢,当初虽然不记得具体是几点,但记得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