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有限空间(新年快乐!) (第2/3页)
果,会不会有现在的科技昌明,经济发达?】
【如果不是经济发达,会不会有教育商业化?】
【如果不是科技昌明,谁需要去读书?】
黄霸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问满了一整篇文章。
每一个问题,答案都是一定的,看的人既然看得懂问题,就该知道答案。
一整篇的问题,把同期的给教育商业化站台的人的全部文章,都给压住了。
看报纸的新学学生们也回过味来了。
一开始,精英们的说法是,他们搞了很久才搞出的研究成果不应该免费教,他们辛苦这么多年,吃了这么些年的苦,才搞出了成果,如果免费教,那算什么?
那学的人以后自己搞出了了不起的成果,却依旧穷困潦倒,岂不是白学了?
从学的人的角度看,这个说法很有市场。
学的人,谁不相信自己能崛起?谁一开始学,就觉得自己肯定学不会?
既然觉得能学好,那学的人虽然还很菜,但已经幻想上自己成了一方大佬的日子了,他们自然想着这种权益的确该保护。
这种思维,和农民工人孩子读了两天书,把自己当文人士族是一个道理。
但也有不同之处。
这个说法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在黄霸的问题之后,这一切就不太一样了。
从目前来看,大汉能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霍海把自己的东西,免费或者超低价格的公布给大众。
但就算是超低价甚至免费,霍家依旧成了举国最富的人。
所以,为什么呢?
有些聪明人,从黄霸的问题里,看出了答案。
实际上,精英们把书订成什么价格,都不会少赚。
把书订成一万大钱一套,无非就是买的人少一些,贵一些,总共是赚那么多钱。
订成二十一本,一套十本,一共二百大钱,便宜些,买的人自然就多了,总共还是赚那么多钱。
那么,教育商业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是控制从业者人数。
就比如木工工具生产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工具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设计成这样是为了实现木工哪一种工作哪一种技术,设计成这样需要什么强度的钢材,使用时有什么脆弱的地方,容易断开,钻头角度是多少更容易钻入木头,多少角度又最不容易断裂。
如果不懂这些,光是看了一把木工工具就去学着做,做出来基本上是不可能能使用的,就算能,那也是很快就会坏掉的。
如果不买这本书,基本不可能自己生产木工工具,如果买了,就可以生产。
那么,控制这本书的价格,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少一点竞争,作者需要保证自己厂里的工具是最好卖的。
那问题来了。
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写书?干脆谁都不教,自己家传不就行了!?
家传?那不就是以前用的办法?
那写书又不给人看,是为了什么?
想一想其实就明白了。
写书是为了名,不让人看是为了利。
名利名利,名能带来更大的利,但要舍得一定的利,才能出名。
这本书的作者,写出这本书后,基本上就是这个行业的泰斗,倘若以后有一个学生,学成了这方面的设计,很有才能,但他又没有起步资金,只能给别人打工。
他会怎么选?
当然是加入自己的偶像,加入这个行业泰斗,加入这本书的作者的厂。
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这些人都会成为这个厂的动力,不断地给这个厂提供技术专利,一步步把这家厂变成这个行业不可逾越的高峰。
这只是‘名利’中最简单的一种表现形式。
出一本书,还能有很多很多的好处。
所以,才会出现既写书,又不给看的情况。
在黄霸写文章后,霍光这边的人,短暂的失声后,又开始发各种文章了。
无非就是不断地强化那些观点。
现实就是,别人不一定都看过黄霸的文章,但倘若支持教育商业化的文章多了,看过的人自然也会变多。
……
在霍海面前,黄霸询问:“大司农,我有一点很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提出教育商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