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章)真正大手笔! (第2/3页)
所以,霍光扛着一部分普通布匹,非要离开。
原因不只是害怕霍家覆灭连累他。
也有可能是他才是燃起来的火源。
绫罗绸缎多了,谁说的清楚是哪一匹先燃起来?
这件事情说到底,就是霍光不信任刘彻。
因为霍光已经洞悉了刘彻是纯政治生物的真相。
反而是霍海,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居然差点忘了这件事情。
此时霍海心中已经有了腹案。
卫长公主看着外面抱着霍炎四处走动,逗孩子的刘细君,再开口:“明天我去一趟皇宫,再跟父皇说一次,请父皇下旨赐婚。”
霍海捏了捏卫长公主的手:“真的要这样吗?”
卫长公主:“她都二十了,如果她不愿意,又怎么会等这么久?如果你不愿意,你早就把她赶走了。”
霍海:“我只是单纯的不想抗旨而已。”
卫长公主:“好,就这么说,明日我就跟父皇说是他当初的旨意导致你不敢抗旨,又把细君这么个大姑娘给耽搁了,让父皇赶紧解决这个问题。”
霍海没办法:“好吧,就这么说吧。”
说完之后,霍海又看着门外出神了,这一次是真的在细细的构思接下来要干的事情了。
而此时卫长公主突然开口:“这个场景似乎在梦里见过。”
霍海:“是吗?我很久都没有做梦了。”
越是青春年少时,越是应该做梦,普通人在二十三这个年纪,应该一个美梦接一个美梦。
但霍海的人生就是一个美梦接一个美梦,所以晚上再也不做梦了。
……
朝会,刘彻心情不是很好。
他要公开赐婚霍海和刘细君。
一拖再拖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拖真不道德了。
长安城不是没有闲言碎语,影响其实很不好。
而霍光今日更是意气风发。
在提出了让议会拥有部分立法权以后,这件事情成了朝堂议会甚至长安乃至整个大汉讨论的最多的事情。
霍光现在是,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相当于战国时代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隶于光禄勋。
如果细说这个官职的含义的话,那它就是管辖议论的。
在没有光禄大夫的时候,谏言的官员全部由御使大夫管辖。
在有光禄大夫的时候,这方面的工作,就要经过光禄大夫之手了。
所以这个职务其实很重要。
在朝会上他就经常有话语权。
因为提出的发达地区多投入发展以及议会部分立法权两个提议,霍光在这一个月可以说是搅动风云。
直接搅的朝会议会风起云涌,大量的人都跟在霍光背后出声发言。
有一种霍光成了朝堂最闪耀的明星的感觉。
而代替的,当然是霍海。
今日,霍光有信心把议会部分立法权这件事情给定下来。
如此一来,明日大汉日报必然是头版头条。
接下来一个月的舆论,都在这里了。
霍光其实并不想那么快把事情推进成功。
只要把热度一直摆在这里,让天下的富人都知道霍光现在是中小商人领袖,才是他的目的。
但今天走到朝堂上,霍光就感觉朝堂上的气氛有点不对劲。
有些武官,似乎在摩拳擦掌。
过了这么久之后,居然要发动战争了吗?打谁?该拿下不恭敬的卫满朝鲜了?
好像又不对。
霍光扫视群臣,想看看是谁要搞事情。
但并没有看出来。
很快霍光注意到刘彻脸色不太好看。
难不成朝堂发生了什么大事情,自己并不知道?
很快,一切真相大白。
刘彻:“赐婚翁主刘细君,大司农霍海。”
群臣先是思索了一下刘细君是谁。
然后觉得理所当然。
刘细君都在霍海那儿住了好几年了,大家又不瞎,这事儿有什么好奇怪的。
然后大家才反应过来:啊?
霍海可是尚公主了啊!
真就他种好,非要配皇室女眷呗?
霍海当即谢恩。
刘彻看到霍海就烦:“好了,你可以去干事儿了,组建全民教育的事情很重要,赶紧去办吧,不用留在朝堂耽搁事儿。”
霍海没挪脚,而是拱手行礼:“陛下,臣今天有本奏。”
文武百官,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了霍海。
霍海有本奏?
霍海还主动在朝会上谈事儿?
霍海提出的主张哪一个不是改变整个大汉,但每一次都是被动出主意。
真正让霍海主动提出来的事情少之又少。
这几年一次都没有。
当然了主要也是因为这几年霍海人都不在长安。
但今天霍海有本奏,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霍海提出的事情一定非常重要,重要到逆天。
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
刘彻看了看霍海,也觉得奇怪,霍海居然有事儿要讲?
想了一下,刘彻:“既然这样,你的事情最后讨论,诸位爱卿可有本奏?”
此时霍光犯难了。
自己到底出不出手。
如果出手,那万一自己事情成了,结果被二哥提出的事情压住了热度怎么办?
可是,自己谋划了这么久,就差一点点,今天自己振臂一呼,一定会有足够的人跟随,这事情应该会成,难不成要换个时间,再等一个月。
有些事情就得趁热打铁,如果事情久了,定型了,冷了,那可就锤不动了。
霍光心中暗想:议会就是现在最大的政治舞台,最为耀眼,所有商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里,应该没有什么事情关注度会比这个更高了吧?
还是得上!
其他人都在回报,而霍光也不急着先说。
“陛下,淮河以西这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特殊天气,根据研究院的说法,是雨水在天上降下的时候还不够冷,所以不是下雪而是下雨,但是落地后气温又很冷,所以雨落下后当即冻住。”
“这种现象被研究院叫做冻雨。”
“冻雨出现后,在地面难以清扫,造成道路湿滑无法行走,更不要说运输货物,这样一来这一区域的城市,就出现了粮价开始暴涨的情况。”
刘彻思索了一下:“研究院那边有解决办法吗?”
这乡村地区没有这个问题,毕竟大家有存粮,现在不缺粮食几年了,住在城池的人都没有屯粮的习惯,一时之间,粮价暴涨,还真难解决。
报告的官员摆了摆头。
众人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没见过,所以没办法。
而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只会看向霍海。
新进入朝堂那些本来就懂新学的,倒不一定看霍海,都是自己在思索,看看自己学习的知识中有没有能解决当下困境的方法。
而大部分在朝堂很久的人,都清楚,如果说有人能解决这种问题,那就是霍海。
刘彻看所有人都在看霍海,也只有看了过去。
没办法,冻雨,以前听都没听说过,虽然现在学了新学,这个道理大家一听就懂,但是很少遇到的现象,大家还是不太明白怎么处理。
霍海:“囤积民生必需物资,涨价扰乱市场,抓起来抄家杀头好了。”
现场,几乎所有人都在做生意,听到霍海这么说,所有人都心惊肉跳。
谁还没有干过囤货等涨价的事儿啊?
直接抄家杀头?!
但是,大汉以前一年杀头那么多,这种囤货发灾难财的做法,要说杀头,好像也不是不应该。
但是不是,太猛烈了??
刘彻:“杀不杀头现说不好吧?”
霍海点头:“陛下,当然是应该把这条法写下来,然后再执行,而且一定要快,现在时代变化太快,很多事情已经不是原来的法条可以完全覆盖的了,推动新法条势在必行。”
众人都在点头。
霍光看了看众人,就是因为霍光感受到了新法条推动势在必行,所以才提出了议会拥有议论法条的权利,来完成了现在的政治名声积累。
刘彻:“那冰……”
霍海:“盐可以化冰,目前齐鲁晒盐场产量非常大,但是大量盐水浇灌,会导致土地盐碱化,所以不能大规模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