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章)乌托邦崩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章)乌托邦崩塌 (第2/3页)

一样延展,那不就是假的吗。

    如果历史的车轮不变,这事儿要刘德在几十年后才会挨飞刀呢。

    那时候刘辟强都要死了,刘德都六十几了。

    因为是大汉宗亲中年龄最大的,所以用一张老脸换取了皇帝的饶恕。

    而现在呢,刘辟强正当年,刘德还是个青年。

    谁叫霍海搞什么新学啊。

    刘德是个喜欢读书的,刘德的祖父叫做刘富,那是正经的富得流油。

    刘辟强也在这些年跟着做生意,家里钱用都用不完。

    历史上的刘德家资几百万,非常惊人。现在的刘德,家资几十个亿,怎么败都败不光。

    怎么办?

    于是刘德也开始研究新学,并且还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

    强德科学实验室。

    结果,刘德就把淮南王刘安那本《炼金术》给翻了出来,跑去炼金。

    这事情肯定不能自己独吞啊,自己多大的脸敢吃这个?

    于是刘德就找了刘彻。

    刘彻本来就挺喜欢刘德的,听说他要钱,直接给批了。

    批了多少?十个亿。

    刘彻不敢说出去,怕被人记载在历史上,要被笑几千年。

    因为《炼金术》还是那个炼金术,换了个时间练,练出来的还是假黄金。

    这事情爆发出来后,刘彻有点气。

    倒不是赔不起,区区十个亿,丢刘彻根本不算什么。

    何况十个亿花出去后,进入了市场内部循环,刺激经济,无论成不成,都是对经济的正向刺激。

    但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毕竟亿以上的项目刘彻都是和霍海一起搞的,就算没有一起搞,那也是类似的项目,基本没亏过。

    这一次亏大了,刘彻就不喜欢刘德了。

    所以,刘德有研究发现,没法报告给刘彻,而是让张汤转述。

    而这个研究发现,不是今年的,而是一年半之前的!

    那个时候,刘德刚刚搞造黄金实验失败了,刘彻正在气头上,怎么会看他的新研究?

    过去一年多了,刘彻心态平稳下来了:“你说。”

    张汤打开一卷书,上面记录着从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人口和亩产计算。

    然后是大汉的。

    这个东西刘彻熟悉,倒背如流。

    张汤:“陛下,从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的农耕技术一直在进步,所以亩产一直在变多,所以人口也一直在增长。”

    “但是天下一直大乱,所以人口没有一个稳定的增长期,并没有按照预想去增长。”

    刘彻狐疑:“什么叫预想?”

    张汤:“陛下,举个例子,目前我们大汉一个家庭平均五口人。在不缺粮食后,一个家庭的年轻一辈十年应该生三个孩子,就算四十岁的平均寿命,从适合生育的十五岁到三十岁,应该要生,四到五个孩子。”

    “所以这样的家庭,传承一轮,应该多出五个人口。”

    刘彻点头。

    张汤继续:“也就是说,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排除三十以上不适合生孩子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之间不能生孩子,大汉现在的人口,十五年应该要翻一倍。”

    “准确的说,我们现在登记的没登记的人口一共七千万,十五年后,应该是一亿零五百万。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人口。”

    “而下一个十五年,又是增加百分之五十的人口。总计一亿五千七百五十万。”

    “也就是说三十年,人口要翻一倍以上。”

    刘彻狐疑:“怎么了?”

    张汤继续计算:“陛下您看,我们现在的亩产是这么多,因为我们革新了农耕技术,所以现在的七千万人不缺粮食吃了,都要吃粮食,都会吃粮食,而且周围肉眼所见之内,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攻打我们大汉,所以人口已经进入了完美符合预期的增长周期。”

    “三十年后将会是一亿五千七百五十万人口。”

    刘彻有点兴奋。

    三十年后人口这么多吗?!

    张汤继续:“随着人口增加,我们的粮食产量还会增加,因为精耕细作,所以粮食产量还要上涨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说,三十年后,我们要有现在两倍的人口,一点二倍的粮食。”

    刘彻:“可以啊!”

    这是天大的好事儿!

    大汉目前的粮食,只需要年产量五分之一,就能养活四千万人。

    也就是说实际上粮食够养活两亿人。

    因为交通的提升,所以不存在天量的运输损耗,所以就算运输损耗一些,也能养活一亿九千万人。

    而大汉的领土扩张,加上对境内蛮族和周边附属国的完全加入,解放出了工人,让他们做工,同时给他们提供粮食。

    就耗费了七千万人的粮食。

    与此同时,整个北境,所有的经济发达的地区,都在吃肉,畜类消耗的粮食,达到了和人消耗的类似的程度时,人均食肉量应该就上来了。

    也就是说,大汉现在养活七千万人口,花的是一一四千万人口的粮食。

    而三十年后,大汉有一亿五千万人,需要的就是大概三亿粮食。

    目前是养活两亿人的粮食,又因为精耕细作,提升百分之二十,那就是养活两亿四千万人的粮食。

    这缺口怎么办?

    那只能苦役苦边荒的人了。

    让他们只吃粮食,不要吃那么多肉。

    如果只是保存现在长安等北方城市加成都地区的人继续吃肉,那其实两亿一千万人的粮食就能养活这一亿五千万人。

    还多出三千万人的粮食呢。

    刘彻算数很强,马上就算了出来。

    张汤:“三十年后的人,不缺粮食,还会生孩子。”

    说到这里,刘彻心里一根弦断了,嘭的一声!

    张汤:“四十五年后,大汉将会有两亿两千万人,但是粮食只够养活一亿八千万人。”

    “甚至,生孩子多的本来就是北方吃肉的人,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大可能降低,因为他们最有钱。”

    “所以实际上到时候大汉的粮食应该只能养活一亿五千万人。”

    “有七千万人将会饿死。”

    刘彻心里咯噔一下。

    张汤:“刘德提出这个猜想,把他叫做“人口陷阱”理论。”

    “他认为,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所有人都会疯狂的生孩子,到时候,突然有一天,粮食就不够吃了,但是所有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生孩子。”

    “要知道这些年月每年还有余粮,所以在余粮吃完之前,除了朝廷,没人会注意到粮食不够吃这一点。”

    “而到了余粮被吃完那一年,就是举国饿死几千万人的那一年!”

    听到这句话,刘彻突然明白张汤为什么不敢报告了。

    这听起来很合理,但又有些奇怪,因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怎么说呢,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发生粮食危机就是武帝朝。

    毕竟要满足对外不被进攻,对内粮食产量刚刚暴涨。

    这样才能带来人口暴力增长的惯性。

    刘彻一通搜刮后,让本来衣食无忧的百姓忧起来了,就没生那么多孩子,完美的避开了人口陷阱。

    但是,现在可不是了。

    现在经济发展成这样,大炮一响,谁能攻打大汉?没有任何内忧外患,而农业技术能突破吗?不能突破,三十年后岂不是会发生人口陷阱事件?

    如果农业技术突破,能一直突破吗?

    刘彻懵了。

    这怎么办?

    难道命令所有百姓,不允许生五个以上的孩子,最多生四个?

    百姓能理解这个政策是为什么?

    未来会被拿出来骂吧?

    别说现在的百姓全是文盲,就算百姓全读了书,他们也理解不了这个人口计划是在拯救大汉,避免陷入人口陷阱吧?

    刘彻看向张汤:“你怎么觉得?你觉得这个事情可能吗?”

    张汤:“臣做过实验了。”

    刘彻狐疑的同时震惊。

    这怎么做实验?

    张汤:“好消息是,刘德的人口陷阱解释是假的。”

    “坏消息是,真相比这个恐怖多了。”

    刘彻:“……”

    张汤:“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到达人口上限,就已经崩溃了。”

    刘彻:“???!!!”

    张汤:“臣小时候审耗子的事情陛下知道的吧?臣在一年半前得到刘德这个理论后,又没法上报,于是臣做了个实验。”

    “当时不是提出了不再处死死刑犯,二把他们转换成劳改犯去牢里面做工人么?”

    “这样一来天牢就空出来了。”

    “臣把天牢改成了铁箱子,做成了老鼠笼,在里面养老鼠。”

    “一共六十四个老鼠笼。”

    刘彻:“怎么样。”

    张汤低头:“臣在每个箱子里面放了十只研究院做实验的老鼠,以老鼠的生育能力,短短一年后,每个箱子都到了三千以上。”

    “而臣给每个箱子分配了足够养七千只老鼠的空间,养一万只老鼠的食物和水。”

    “到今天……六十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