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七章千古兴亡多少事(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七章千古兴亡多少事(九) (第2/3页)

    一边说着,一边仔细的观察着崇祯的态度。

    “不是你们没有想过,而是你们学儒学的人,本来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别人的问题,一句奇技淫巧,就能让大明少了很多的工匠。”

    说罢,崇祯摇头叹息。

    此时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做皇帝似乎只是他的副业,只有做木匠才是主业,只可惜朱家没有多少选择,只能在矮子里面拔了一个高个。

    若不是自己的哥哥还真的有两把刷子的话。

    也不会第一次落水,第二次服药,来一个红丸案,然后人没了。

    堂堂大明的皇帝,被一棒子儒生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大明搞得乌烟瘴气,还觉得皇帝不行。

    是皇帝不行?

    还是做皇帝的不听他们胡咧咧了?

    旁人怎么看待他的哥哥,反正崇祯是真的很敬佩的,虽然他把嫂子照顾的很好,可不都是应该的吗?

    有时候他也在想,若是自己的哥哥还活着的话,也没有做皇帝,那么大明的许多不可思议的工程,应该都能够做出来了。

    毕竟一个好的木匠,机械肯定是要会的,设计也一定是要懂得。

    李长庚一时沉默,内心尴尬的都没有办法说话了。

    奇技淫巧却是是他们儒家搞出来的东西,说句实在话,在道院没有建设起来之前,他还真大的觉得工匠是一个没出息的活。

    可现在。

    任何一个官员,哪怕是他这个内阁首辅都可以随时换到,让别人来做。

    只有工匠的活,也只有工匠才能够做出来,换一个人接手,只要技术不到位,绝对做不出原来那种精良的器物。

    一个可替代,一个不可替代。

    只要眼睛不瞎,脑子不进水,都知道该走那一条道才是正确的。

    “皇上说的是,儒家先贤,做错事,说错话的人还是挺多的。”

    李长庚不得不承认这一个事实,现在时代变了,他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行,毕竟皇上现在可是一副不换脑子,就换人的架势。

    没几个人招架得住。

    就算是那些能够说的天花乱坠的大儒们,只要具体到怎么治国方面,也都是模糊的在左右而言其他。

    准却的说,就是要权,要钱财。

    就是不办事,拖着,到时候了继续换人,还是老办法。

    辽东的事情,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两朝元老都还活着,一群去了盛京做奴才,一群去了工程队修路。

    另一个袁崇焕倒是跑的快,已经好久都没有消息了。

    “不是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吗?这会怎么是圣贤也有过错了?”

    崇祯眼皮子一抬,看了李长庚一眼。

    抬杠,他是很有兴趣的。

    翻来覆去都是别人的道理,那哪成?

    李长庚怎么也没有想到,皇上在这里等着他,不过是顺着皇上的话说了一句而已。

    “臣,是说不过皇上了,不过有一件事情就是,孔家人已经按照大明律处置了,之后的清理工作就要变得困难的多。”

    李长庚是了解哪些人心中个都是怎么想的。

    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什么疯狂的事情都做的出来,京师外面四郎村的事情,他事后也不是不知道。

    这只是一个开始。

    大明太大了,人口也太多了,什么样的人都有。

    只要出的起钱财,就一定会有不要命的出来做事,防的了初一,防的了十五?

    只要皇上打算出京,就绝对会有人在暗处谋划。

    不管是天降陨石,还是走水,走火,反正各种方法否会用上,就看哪一种能够见效了。

    历史上,秦始皇那么厉害的人,也还不是有人在博浪沙奋力一击。

    更何况现在有了火枪这种利器,更是防不胜防。

    崇祯心中一动,自己好不容易有了出京看看的想法,立刻就胎死腹中,无论如何也要等到大明的内部全部清理完毕才行。

    “这一点,参谋部的人已经早就推演出来了,所以咱们需要继续扩军,只是不知道现在国库的金元够不够支持下去。”

    不管是打仗,还是搞内部建设,都是需要钱的。

    崇祯也找人算过一笔账,现在别看西安府和京师的税收很多,看着是两州撑起来的财富。

    实际上,只是他在商业上太讲规矩。

    从而繁荣了两州的经济,认真说来,是整个大明的经济中心,都在向这两个方向汇集。

    就算是拿下了衮州,要想收支平衡,也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这个时间最少就是两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