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八章满眼风光北固楼(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八章满眼风光北固楼(二) (第3/3页)

让许多冀州和雍州两地,有些蠢蠢欲动,怀着小心思的官吏,立刻就偃旗息鼓。

    还没有开始犯点小错误。

    就已经被吓破了胆,开始了谨小慎微,忙碌的工作。

    还别说,一下子公务效率提升了差不多三分是一的速度。

    同时,一份关于如何对待孔家的公文,也迅速的发向了等在衮州的李定国和孙传庭。

    离京师最近高阳孙家。

    早就转变了自身的财富,关闭了所有的高利贷和赌场,现在就算是有人拿着金元,想要去找一处勾栏所在,都很困难了。

    大多数识字的女人,都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

    数算不行的,也可以安排在各个小学,教一些小孩子们读书识字,反正总能够有用得到她们的地方。

    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还有着明确的官府身份。

    谁还愿意在勾栏瓦肆中瞎混。

    “皇上在文渊阁的谈话,大概已经传开了吧。”

    孙承宗拿着最新的京师日报和冀州报刊走了进来。

    这里是他们孙家的宅院,在两位老朋友来了之后就成了他们三人的活动场所。

    没有多少下人伺候,也还算清净。

    “张鹤鸣那老小子的文笔好不错,这种正式场合,皇上说的话,那能不给一个头条。”

    高弘图也是与时俱进。

    说起话来和现在崇祯手下的那些人都差不多,崇祯只是随意的一句“头条”,就让许多人知道。

    ‘哦!原来一份报纸最显眼的第一页,第一篇文章就叫做头条?’

    看着应景,听着也觉得就是那么回事。

    “皇上的心思,嘿嘿,你们猜猜,是不是想要给秦朝翻案,据我所知,现在最畅销的书籍,就是关于秦朝那个时代的,都想要从中找出一点蛛丝马迹,来看看当时的秦朝到底是个怎样的时代。”

    袁可立瞧着面前的一摞作业本,挠了挠头。

    他自己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很多,现在学生做完了,麻烦的就是他了。

    文学方面的,他批阅的很快,唯独在数算和地里,方面有点难为人。

    他的数算也还不错。

    可也只在三年级之前不错,一旦到了四年级,就要学那个劳什子方程,还多了一些特殊的符号,一开始他拿着上课的课本,也是两眼一抹黑。

    自己都不懂,又怎么可能去教别人。

    没办法之下,只能自学。

    当时自学的人,还有高弘图和孙承宗。

    只是高弘图比他们每一个人多走了一步,现在也已经追上了,正在攻克六年级的数算。

    “其实,我也想知道,就是现在关于大秦的书籍很贵,以我的俸禄,根本就买不起,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孙承宗躺在摇椅上,“咯吱,咯吱”的晃着。

    翻开报纸一边看,一边说道:“我觉得,你也不用以后了,报纸上说,皇上决定在每一个县城建设一个图书馆,里面的书籍,应有尽有,还全部都是免费借阅。”

    “嘿嘿,皇上弄出来的手笔总是很大,每一县城都建设图书馆,这又得花费多少金元啊,话说就凭两州的财政,能够支持这么多的工程?”

    袁可立暗自咂舌。

    他口中是这样问的,可心里,已经清楚,被清理过后的冀州和雍州,没了中间吃拿卡要的,应该是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

    不是财政给增加了。

    而是当中贪赃枉法的人没了,有时候想想,还在真的是又气又笑。

    “你知道,现在老百姓一年交多少税收吗?”

    孙承宗放下报纸,忽然问道。

    “多少税收?”

    说真的,不要说高弘图,就是袁可立也不是很清楚。

    两人都是办完事,就回来不是吹牛,就是在研究手上的教材。

    “比原来的少了三分之一,就这还能够支持皇上对外作战,你说当横行在冀州和雍州两地的官吏,每一年到底要贪多少银子?”

    孙承宗连想都不敢想。

    他都不知道,这二三十年,大明的百姓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几人的谈话越说越偏,早就忘了一开始,是在讨论者什么,然而所围绕的都是他们能够看到的那些能够让大明焕发生机的事情。

    神奇的让他们,怎么研究,都不为过。

    (本章完)

    乐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