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渔家傲 第八十六章羌管悠悠霜满地(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卷渔家傲 第八十六章羌管悠悠霜满地(六) (第2/3页)

服。

    “昨天才招人,要开业最少需要三天时间。”

    这间厂子张嫣早就看过了,其中的厂长还是她手下的一个办事精明的小太监。

    “哦,那就算了。”

    崇祯最近大小事情都下发了下去,他只做宏观的框架,填补细节上的东西,就全靠李长庚和李定国两人了。

    现在大明最缺就是人,各种各样的人。

    连续办了不少的厂子,把在家务农看孩子的女人,都吸引到了工厂里挣钱,男人则是出门修路。

    就这工程量太大,还是不够用。

    而且崇祯还规定了上下班的时间,对劳累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在地上捡银子。

    可就这,依然是没有解决人员的缺少问题。

    不过好的一点就是,宝行开办的很顺利,那些精致的钱币通行起来,也很顺畅。

    不是没人想过仿制,可对于金属之间的比例问题,现在可是道院的核心技术,不是一般人能够玩的转的。

    更何况上面的花纹,全部都是水利锻压出来的。

    若是一位手艺人雕刻,成本都不够。

    当然要是融了换金子,银子,纯度又不够,不管怎么弄反正就是在亏损。

    也因此用铸币的技术,就为朝廷换回了大量的金银和铜。

    “要不咱们去天津?那条路应该快要修通了,来回应该很快。”

    崇祯又想吃海鲜了。

    “太医说我需要保胎,那也不能去。”

    周皇后用筷子戳着碗里的排骨,她也发现,怀孕真的是件麻烦事。

    首先一点就是那也去不了,而作为她丈夫的崇祯,也是最近憋坏了,要不然绝对想不出来一会这里闲逛,一会那里下厨。

    想着大明那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好,让皇上纳上一个妃子。

    三宫六院可还有不少地方空着呢。

    “哦!那我就去看看洪承畴在冀州练兵练得怎么样了。”

    崇祯很快就吃饱了饭,想着在那个地方去视察一番。

    一直坐在紫禁城,不了解民间疾苦,哪怕是再好的制度,也没办法解决人的贪欲问题。

    这一年是崇祯三年。

    本来在历史上绝对是大明最暗淡的开始。

    建奴入关,四处起义烽烟四起。

    可一切都被崇祯按死在了萌芽状态。

    本来烽火燃遍山西和陕西地界的起义队伍,也早就没了影踪,需要加税的地方,却神奇的实现了免赋。

    而开支最大的辽东,从崇祯接手普查人口,按照分发给每一个士兵的粮饷问题,也忽然间支出大幅度的下跌。

    曾经内阁首辅办公的地方,文渊阁。

    门口的孔圣暨四配像也被崇祯派人送还给了山东的孔家。

    “不看不知道,辽东在以前居然要吞掉朝廷半年的税收。”

    李长庚最在主位上,翻阅着往年辽东的军费支出一阵咂舌,难怪大明是一年比一年穷,有许多时候赈灾都没有的多少银子。

    还得多向老百姓收税。

    “现在单凭京师外的几个厂子,就能把粮饷补足了,比原来少了十分之九,也不知道多出来的那些,都去了什么地方。”

    李定国原本也是以为,大明灾害频发,是因为皇帝的原因,可看了许多的资料才发觉,那些大臣们才是吸血的猛兽。

    没有对比,根本就看不出现在冀州和雍州的吏治清明。

    “外面的那些厂子算什么,你知道现在来银子最快的地方是那里吗?”

    李长庚嘿嘿一笑道。

    “不用想,肯定是天津。”

    李定国抬头接着道:“不要忘了,我可是那个地方的建立者,比谁都清楚天津的潜力。”

    李长庚一愣,然后哈哈大笑道:“这次你可猜错了。”

    说着指着桌子上统计出来的数据,“你好好的看看,现在西安府的交易额,可是在直线上升。”

    交易税,终于发挥出来他的巨大威力,相对于京师看起来有些偏僻,而西安府却是在中个大明的中心位置。

    无论是从任何一个方向,进行贸易交易,都死最近的一个地方。

    在崇祯明处数据对比之后,李长庚他们也喜欢上了这种方法。

    可以通过数据上的记录,就能大概知道,那个地方出现了问题。

    这次轮到李定国发愣了。

    拿过表格之后,仔细的对比才能明了,西安府大部分的财富来源,都是交易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