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作家篇 监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作家篇 监视 (第3/3页)

微笑。

    早晨刚刚解开了报纸的密码,中午的调查便获知了与密码相关的信息,惯性思维下,人们很容易就会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但是林允谦并不像止步于此,他不想做出过多的假设,因为他始终铭记着老师的教导:切记“奥卡姆剃刀定理”。

    一个理论或者猜想(所有理论一开始都是猜想)所需要的前提每多一条,这个理论或猜想的适用性或者说其适用域就减少一分,稍微变动任何一点条件都会让其不成立。这便是奥卡姆剃刀定理,这也是林允谦一直注意的事情。

    正因如此,为了证实这个猜想,他便跑到了图书馆和旧报纸处理场走了一圈,找到了原先一个月的《允河日报》,仔细地观察其中谜题那一栏的内容,很快便得出了一个结论——最新一期的谜题很不正常,而且报纸上之前的谜题,几乎都是为了搏人一笑而出现的,根本不像现在一样,甚至有了巨额奖金。

    如此一来,再对照案发时间,很快他便得出了确切的结论——这些密码,便是这几起案件,凶手留在现场的密码。

    可是这样一来,就有了更多的问题了。

    如果是警方公布了这些信息的话,那么只能代表两个事情:其一、警察无力破获这些密码,只能求助于大众的力量;其二、这是罪犯要求警方公布的,并拿出了一些事情逼迫。

    第一点直接就可以排除掉,警察不可能无力破获。换句话说,如果练警方都无法破获的话,发动群众力量根本无济于事,更何况赏金也太少了。

    唯一有可能的是第二点,也就是说,罪犯用了某种手段威胁警方公布了这些密码,但是如果这个方法成立的话,那么罪犯想要挑战的目标,就不是警察。

    而是其它的什么人。

    其它的什么,并非警察内部的人。

    到底是谁,值得让罪犯花了这么大的功夫,甚至不惜杀人,也要挑战呢?

    让我们再开阔一下思维。

    “作家”负责编写了有关于案件的报道,而这些案件和密码则是由警方批准透露的,如果看作“作家”与警察已经建立联系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

    ——“作家”能够在某种意义上插手警方的行动。

    ——“作家”已经打入了警方的内部。

    ——罪犯想要挑战某个人,而这个人表面上不在警方内部。

    ——“作家”表面上不在警方内部。

    “他想要挑战……‘作家’吗?”不知为何,某个想法就好像是在林允谦的心中生根发芽了一般,挥之不去。

    ——如果他真的想要挑战“作家”的话,那么那个除了警方外,能够获得密码并积极破译的人,便有了“作家”的嫌疑。

    ——可是如今,警方公布了密码,并且许诺了不小的奖金,来激励所有人思考,并且破译这段密码。这种行动无疑增加了自己找到“作家”的难度,也更加令“作家”的身份变得隐蔽了。因此,抛开一切看本质。很明显,这一次行动,“作家”是最大受益者。

    ——“作家”在某个情况里面可以干涉警方的行动,警方公布密码的行为,反而帮助“作家”隐蔽了自己的身份,这么说来……

    “是‘作家’让警方公布的密码……吗?”猛地串联起了所有事情,林允谦的瞳孔微微扩大,此时的他殊不知,自己所猜测的这些,竟然与事实极其接近了。

    ——这样说来,很可能警方从来就没有收到要公布密码的威胁,又或者是收到了,原本不打算公布,但是被“作家”通过某种手段干涉之后,选择了公布密码。

    ——而如若是第一种情况,证明那个人的目标可能不是“作家”,而是警方。但是这种情况的概率很低,因为显然“作家”对于警方的控制力还远远达不到那种程度。

    ——而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就可以肯定,那个凶手几乎有九成的概率将自己的目标放在了“作家”身上。

    ——那么接下来,自己要找的人,便应当与警察有联系,且破译密码的速度和劲头都远远超出常人!

    “这样一来,我的优势似乎要比‘作家’大呢!毕竟啊,文一凡那家伙也是个精通于古典密码的天才,他可以成为我的最大助力!”不由得笑出声来,林允谦暗自在心中想到:“不过,最好还是不要现在就表露身份吧,如果让‘作家’知道这一切,很有可能会对他们做出什么举动来。文一凡只是个普通人,还是暂且以‘找工作’为理由,隐瞒上午的行……”

    “操!又让老子看见你了!这下我们有十几个人,老子就不信你丫还能逞强!”

    一块砖头猛地飞来,林允谦敏捷地躲开,却发现自己早已被他们包围了起来。

    看着四周缓缓围拢的众人,林允谦无奈地叹了口气。

    ——总感觉,救下文一凡,好像亏了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