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两首变三首 (第2/3页)
留下二兴的顾寻文就说了:“今天这孩子刚好赶上了我们文艺晚会的第一次碰面会,他有一首新歌等着电视台审核呢,我的意思是就请他现场演唱一遍吧,大家伙都给一个态度,好的不好的也不要怕他听见!集思广益嘛,毕竟流行歌在咱们内地还存在着巨大争议,关起门来总会有些片面性,索性敞开了供大家一起讨论,评审结果或许更具有客观性!”
二兴则对此人所说的现场审核几乎毫无反应,只因他很理解这个年代本应该发生的事。
即使自己的作品不获通过,以他现在的年龄,也不应该表现出太明显的功利心。
但他还是小看了,这首上一世的旷世经典所带来的杀伤力,尤其是在现如今的流行音乐,对改革开放后的内地市场激荡出来的巨大冲击力。
原来音乐还可以这么玩!
这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港台优秀流行音乐作品对内地所形成的碾压之势,对大陆音乐的影响和发展,已经不只是起到了推动作用那么简单。
流行音乐的生存基础是工商业文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流行歌曲,对内地绝大部分人的耳朵来说是如遭电击般的初遇。
好在这种音乐形式的早期不适应或者水土不服的症状,已经在几年后的1983年大大的改观,不然一度被批为“靡靡之音”的《乡恋》何以重新回到国家级的大型舞台。
所以,二兴的这首《光阴的故事》,人们听到的再不是庸俗媚俗和无病呻吟,而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后的下意识接受。
而且,这首歌里充斥着一代成长年代里的主基调,里里外外都弥漫着一股怀旧的气息。
不是音乐类型的怀旧,而是每个人的内心里所产生的对少年时期的莫言情感共鸣。
里面有年轻人的焦虑和困惑,也有,内心沉淀下来的安定以及重建对未来的信心。
特别是目前的内地的流行音乐创作,也在开始学习融合国外优秀音乐元素进行创新创作。
此时,一首好歌的出现,又是出自内地音乐人自己的手笔,对今天在座的好几十人造成的震撼和欣慰,就来的即合理又使人情绪亢奋。
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