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9 知见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09 知见障 (第2/3页)

转靖康之耻并不困难,不过执念一旦产生就很难磨灭。

    也就是说,一道执念产生后,另一道也会随之而来,若是找不到办法化解知见障,王忠以后也别修炼武功了,以后他不是在产生知见障,就是在解决知见障的路上。

    所以破解执念并不是王忠当务之急,而化解知见障,解决执念巨大化的问题,才是王忠现在最迫切要做的。

    王忠现在面前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化解知见障,毕竟这又没个标准答案,每个人的知见障又不一样,化解方法自然也不相同。

    本来王忠是可以咨询扫地僧的,不过他始终对扫地僧有种防备,这个老头之前无缘无故帮助他突破“天人境”,事后连句感谢都不要,拍拍屁股就走了。

    王忠又不是扫地僧的儿子,他为什么会无条件的帮助他呢?连王忠偷练少林绝技“易筋经”都不追究,王忠不相信他是吃饱没事干。

    在没摸清扫地僧的底细前,王忠实在不想面对他。

    既然一时找不到破解知见障的方法,王忠只能选择先化解执念,治标不治本,总好过什么都不管。

    所以王忠来到了大宋京城汴梁。

    “靖康之耻”的发生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宋朝廷的懦弱,尤其是徽钦二帝在政治上的无能。

    想那后世的明朝土木堡之变,朝廷大军灰飞烟灭,皇帝都被瓦剌俘虏,军队都打到了都城之下,最后还不是平安度过,没有重演“靖康之耻”。

    究其原因,一个是朝廷执政者硬气,宁死不降。二是因为出了一个民族英雄于谦,力挽狂澜。

    王忠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靖康之耻”,就不得不来京城一趟,蹚一蹚朝廷这滩浑水,做一回民族英雄。

    不过当王忠真正踏足汴梁之时,却又感受到另一番景象。

    突破“天人境”后,王忠眼界大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见同一样事物,与“真罡境”时的感悟截然不同。

    没突破“天人境”时,王忠没少进过汴梁,那时见这座皇城除了繁华外,也没觉得太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