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6.有心无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66.有心无力 (第2/3页)

就放心投资就完了!”

    协议签订后,按照华诗圆的理解,这么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肯定要层层发动群众,召开代表会议,村民组长会议,各种宣传发动,介绍流转种植之后给村民带来的利益,以及今后的前景。

    征求涉及流转土地的居民想法,对一些有疑虑的居民,村干部要带头到居民家里去做工作,寻求理解和支持。

    在天堂村轻车熟路的一切,在这里似乎没有发生。

    田禾村的当家人们,什么都没有做。

    协议签署之后,贾新兴召开了村干部会议,贾新兴对土地流转进行了基本部署,要求村干部带头进行土地流转,对能及时完成流转的干部,奖励现金。

    然而最关键的群众,却没人发动。

    日子一天天接近十月,土地流转的数量始终达不到500亩的标准。

    华诗圆多次催促贾新兴,希望能加大力度,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最好能到现场亲自看看,做做大家的工作。

    “华书记,你放心,肯定没问题。”

    贾新兴每次答应的好好,一转身,又不知道干嘛去了。

    一种无力感从少女的心中迸发出来,在天堂村,这种为了大家好的事情,甚至不需要主动和村干部说,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

    既然贾新兴迟迟不去现场,华诗圆决定自己去看看。

    她骑着山地车,到土地流转的划分区域找老百姓聊天,听了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同时也宣传介绍了不少土地流转的好处和前景。

    不亲自下沉,她就不会发现真相。

    慢慢地,一些真实情况就浮现了出来。

    已经流转的土地,主要是以前承包给大户的土地,这波租金有提高,一部分人愿意继续流转,但不愿流转的居民,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土地是一种生活保障,这些户主要依靠耕地维持基本生活,这类人大多数年纪都大了,儿女在外地工作,家里有土地,能每日劳作,丰收时享受收获的快乐,并给儿女一些家乡的绿色粮食,租金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吸引力。土地已经深深融入了他们的生活里,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第二种,对村干部丧失信心,据说以前贾新兴牵头,村里同样进行过土地流转,但是到最后吃亏的都是居民,好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一听村里又要搞流转,这类人顿时摇头,不愿意,不配合,给谁都行,就是不给村里。

    第三种,是无理都要争三分的,不管谁流转土地,必须都要给他好处,让这类人的利益最大化。

    贾新兴完全找不到人,土地流转一事干脆做了甩手掌柜,华诗圆花了很大力气,跑遍了大半个村,总算谈下来400多亩地。

    虽然和预期还有较大差距,但企业老板沈新旺在多次沟通下,总算接受了。

    一场盛大的开工典礼后,项目开始正式运作。

    但是合作刚开始的问题,就让华诗圆有些始料不及。

    这次土地流转了400多亩土地,涉及到田禾村里四五十家居民,以前为了分清土地归属,土地与土地之间都有很明确的垄,大的几亩地一垄,小的几分也有垄。

    垄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大型机器的运作,更是今后纠纷的巨大隐患。

    刚开始,流转土地的企业老板沈新旺认为,既然已经签订好了协议,那垄就可以推掉。

    但是,当推土机刚刚进场,准备推平垄沟的时候,就被当地的老百姓纷纷制止了,说你垄不能动。

    不能动,工作怎么继续?

    老板沈新旺马上打电话求助华诗圆,希望村里能出面协调。

    华诗圆联系贾新兴,他的答复却和当地村民高度一致,不允许老板改变现状,推掉的要立即恢复。

    第一个问题还没解决,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

    关于水的纠纷,也非常激烈。

    在流转土地的区域内,有大小好几口子水塘,还有抗旱沟,这些水利设施原本就是灌溉用的,可是村里却把这些水塘出租给了农户搞养殖。

    企业希望能从水塘里打水灌溉,可是养殖的当地居民却不允许,水塘的水打完了,养殖的鱼虾怎么处理?

    这些问题一股脑反馈到村里的时候,华诗圆没办法协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