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章 昌年服装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章 昌年服装厂 (第3/3页)

    后来生意连锁崩盘,慌了神的赵丰年,急忙收拢资金,在老家石龙县开了一个百货市场,一个服装店。

    现在手里有点闲钱,想要联合赵昌平,每人投资五千块,开一个自产自销的服装厂。

    赵昌平问:“清河兄弟,你现在身上的资金,比我俩加在一起还要多。”

    “要不要一起入股,咱们初始资金一万,每个人三千多,压力还能小一点?”

    陈清河问:“你们的公司,打算叫什么名字?”

    “名字俗气一点,就叫昌年服装厂。”杨丰年一杯酒下肚,显得十分豪气。

    “兄弟,要不你也来入股试试?”

    陈清河没有回答,而是问一直沉默不语的杨音韵,“老婆,你觉得我该不该花三千块入股?”

    “我……我不懂啊。”

    “但说无妨。”

    在提出要投资三千块时,其实杨音韵的心里就一直打鼓,不想把钱放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

    可钱是陈清河赚的,他生意的事,自己不好插嘴。

    现在陈清河开了口,杨音韵趁机提议说:“我还是觉得……有了这笔钱,买房子置地会更妥当一点。”

    “哈哈,我听我老婆的。”

    陈清河说:“我准备在县城买一套房子,另外在老家盖一栋二层的小洋楼。”

    “剩下的钱,就留着供我们一家老小吃喝。”

    听到这句话,赵昌平和杨丰年都面露失望。

    陈清河知道,这俩人嫌自己胸无大志。

    可陈清河自己心里,则是有一杆秤权衡利弊,秤杆上的刻度是时间。

    他不认识杨丰年,但知道后世一个有名的公司,名字叫昌平服装厂,和昌年服装厂,只差了一个字。

    陈清河还清楚记得,这个昌平服装厂,创立时有一个小波折。

    公司成立不久,因为董事会缺乏经验,导致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又第二次筹措资金建厂。

    第二次建厂时,为了图个吉利,就选了昌平两个字,意思是日后公司平稳昌盛。

    陈清河绝非不愿意投资,而是在等雪中送炭的最佳时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