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章:这不是要人命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章:这不是要人命吗? (第2/3页)

时候,柳条也仅仅犹豫一下,就将200名工人登记接收。

    现在,拖拉机厂一片欣欣向荣,从原本只有50个工人,翻到250多名。

    柳条将大量的精力投入管理之中。

    晚上学习武长风留给自己的管理制度,白天用于实践。

    新来的工人确实不好管理,一天天逼事多,干活倒是可以,但对于规章管理制度不适应。

    比如,干会活就抽烟,搞得车间乌烟瘴气。

    柳条直接将罚款制度大力推行下去,在加上老工人端起架子训斥不守规矩的新工人,总算让他们老实一点。

    武长风这几天都没回工厂。

    而是三番五次往经济改革委员会跑。

    这个单位其实就是招商局的前身。

    现在只负责协助企业改革和侦查私人税收。

    在过些时日,这个单位就要正式更换名称,使命也转变为招商引资,为当地经济牵线搭桥。

    武长风带着自己这个月的报税表来到大厅。

    顾远明恰好也在,他很是惊讶一番:“主动报税?”

    “这不是我应该做的吗?”武长风回道。

    顾远明竖起大拇指:“武厂长觉悟真高啊!若是这些私人老板都像您一样,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武长风办理完税款,和顾远明说道:“国家早晚要完善这方面问题,应该快了,等个人公司不再受限制,税收问题就迎刃而解。”

    顾远明笑道:“你上面有人?这种消息你是怎么知道?”

    “我还知道经改会要变成招商局了,你不打算施展拳脚?”

    顾远明叹口气:“我不上也不行啊,领导认为我和私人企业打交道多,可以带头做这方面工作。”

    “而招商这方面,县里也基本定下论调,国企要来投资建厂热烈欢迎,沿海私人企业也要同样对待。”

    这里面的“私人企业”并不完全是个人产业。

    而是挂靠在乡镇或是其他单位的,披着皮的产业。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被挂靠单位提供名义上的合法合规,但不参与管理和生产。

    每年只拿取一部分挂靠费,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这样就能极大避免雇佣工人的数量限制。

    名义上来说,是乡镇企业,那也是国家组成的一部分。

    和国企,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