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初窥门径 (第2/3页)
性,更多时候都是在用寒暄和语气助词铺垫,把头一天调研好的结果抛之脑后,所以收效甚微。
长辈们口中没有拒绝,但实在不知道从何入手,也不敢把青涩的他轻易推荐给负责宣传的同事,不过经过一天的拜访,证明了陈耳东昨日的准备工作没有白做,几乎每个单位都有宣传需求,无非多少和表现方式的不同,林大器对公司的前景依然信心满满。
当然,林大器最适合的岗位还是设计师,与其让他抛头露面靠社交打天下,还不如待在一张小桌子前潜心设计,只是创业初期,各类事宜皆需兼顾,即便不擅长也必须顶上,传闻中创业的困难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令他感受得真切刺骨。
由于接了第一单业务,林大器没有在外出接洽,而是致电给长辈,安排陈耳东前往对接,这也正是他心之所向,既能避开难熬的业务谈判,又能回到自己最擅长且熟悉的工作当中,大耳传媒的分工运行也得以初见雏形。
陈耳东接洽完业务便会回到公司和林大器讨论客户的需求,也会协助林大器完成项目的其他工作。如此一来,两人各司其职,效率立马提升了起来,公司的业务量从那两张写满人脉关系的白纸逐渐开枝散叶,一个月以后,已经累计了十来单业务,兄弟俩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
沈佩家的印刷厂无疑给这个小公司带来了很多便利,一般来说,传媒公司会有特别多的印务需求,那就需要有一家长期合作稳定可靠的印刷厂做支撑,有了沈佩这层得天独厚的关系,陈耳东在印务的质量和成本上可以说是高枕无忧。
沈佩家的印刷机从最高级的德国海德堡到常见的日本小森覆盖了由高到低不同需求的印刷工艺,客户也非常惊讶为何一家年轻人创业的小公司能够把印刷品的价格做到比市场价更低,而且品质还能得到保障。
这里面,沈佩当然功不可没。大耳传媒的订单,她只让刘敏收取最基本的印工费以及成本价的纸品,当厂家无偿让利给中间商的时候,价格自然美丽。刘敏自是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这么做全是为了沈佩和未来的姑爷。
沈佩对陈耳东的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